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性好强会逃学 不服管教脾气倔
一九六四年的上半年,在二年级下个学期这段时间,我被撤去了班长职务,顽皮也到了顶峰。班主任为语文老师唐华英,常会到我家去告状。由于自己常常不到学校去上课,母亲很是生气。有时,她会押着我去学校,我逃学,是“三天卖两天的黄”。
南昌市著名的老万寿宫,距离棉花市学不远。我在没有去上课时,也常会到那里去玩。就连庙里的一些和尚,也对我比较熟悉。我还注意看看到,他们在头顶上烧出的香印,据点数越多,在寺庙里的资格就越老。大厅里的各种菩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我家藏的一些画本,很为相似。在大厅的后面,还有一个院,通常比较热闹,经常有许多的人,在那里聚集聊天。
在班上,我还经常与同学打架。若有谁讲充大头的,我一定要把他打倒。如班上的邓振国同学,就被我压在操场的沙坑里,直到打了上课铃,也不肯放他起来。
我家对面的街上,有个叫黄华的邻居,比我要大一岁,个较高。他仗着母亲是居民委员会代表,老是会欺负其他的孩。我可不怕,经常与他在一起对打。他喜欢拿一根长长的竹篙叉,在街上耀武扬威;我则通常拿一根木棍,奋不顾身地,将其打得节节败退。
这年暑假的一天,我在隔壁的孺亭学,玩累了回来。由于爬树,一身脏兮兮的。看见父亲拿着一把折扇,坐在院里,便像往常一样,过去亲热。不想,父亲这时却心情不好,突然一反常态,用折扇在我腿上,狠狠地抽了一下。顿时,我的大腿外侧,很快起了一条红红的伤痕,肿了起来,痛得要命。这让我很是伤心,在一旁哭了很久。原来,是由于我没有参加期末考试,又没有按要求去学校进行补考,父亲十分生气。
秋季开学的时候,我被学校留了一级,插到了二年级的一个班上。教室在操场西侧的一个院里。新的班主任,是一位姓闵的女老师。
班上有一个叫熊哓儿的同学,因我是一个新到这个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会在后面推我。我考虑是在上课的时间,勉强忍着没有去理他。到下了课的时候,我可就不客气了,转过身把他拉了出来,一下摔倒在地上,久久不让起来。
“你的拳头硬,那你就打打黑板试试。”老师来了,把两个人拉开,对我这样训道。
“打就打。”我要强地,还真的用拳头,把教室的那块黑板,捶得咚咚响。
通过这一次打架,我和熊晓儿同学,却成了最为要好的朋友。班上其他的同学,也服了我,从此另眼看待。
有一位叫黄丽丽的女同学,在班上和我同桌。由于男女在课桌上的分界,老是会跟我摩摩擦擦,甚至吵架。有一次,为越过了桌上的划线,两人打起来了。她被我把脸上抓出了血痕,告到了班主任老师那儿。
为了这一件事,一位从师范毕业不久的女老师,要我带她到家里去告状。在路上,我佯装上厕所,把她给甩掉了。最后,这位老师还是找到了我家,告了一状。父亲得知此事后,用一根柴禾棍,好好地教训了我一顿。我也很倔强,学着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硬是忍住痛不吭声。父亲气不过,竟去找了一根铁棍来。这下可不得了,那一铁棍下来,岂不是要了我的命?我赶快跑了出去。
由于父亲对我的管教,太为严厉,而我为了逃避挨打,则常常会跑到外面去。有时,我甚至几天没有回来,在外面饿得喝自来水充饥。我的母亲,则会急得到处去找。
我们隔壁皮鞋厂对面的仓库,进行了拆除。我们一些朋友,在那里面闲玩。库存已废旧的女式高跟皮鞋,丢得到处都是,我们穿在脚上玩耍。后来,在这块地方,用砖建了一栋平房宿舍。这里的住户中,有一个外号叫“猫狗”的人,比我要大一些,也常和我们在一起玩。
在我们大宅院的西边,还有一家国营的煤球厂。该厂守大门的,是一个颇有武功的老道人。他收有一个年轻职工当徒弟,常在一起练武。后来,这一家煤球厂搬掉了。市政府在靠近湖边的地方,建了一栋干部住的宿舍,我们称其为新“洋房”。
在这块地方,建房挖地脚时,有人发现下面有煤。原来,这里以前是堆煤的地方,年长日久,一些煤炭沉积在地下。我们院里的不少人,都去那里找煤、挖煤。有挖得比较多的,能挖到好几大担。
建设楼房的单位,在运来砖块时,我们孩则在这里,用砖块搭碉堡玩。我们还学电影《兵张嘎》,用木头或黄泥巴做短枪;学着古人,佩着用竹片做的刀剑,觉得很为威风。
父亲还有一个侄女,叫秦桂莲,是我大爸的女儿。她的年龄,比我的哥哥要大些。由于大爸早年过世,大妈改了嫁,桂莲姐便留在了我家。在我很的时侯,桂莲姐常会带我。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又回到了在新干县的大妈家。
因为父亲劳累过度,已经患有多种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肝肿大、高血压又引起心脏病等。他为此到过多处寻医问药,既去过江西医学院一附院,也去找过市工农兵医院对面的中医名家,更多的是在市第三医院住院。那时,我每天在学校下了课,都要赶到医院去照料,为父亲买清汤等送去。
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举足轻重。以往,我们一大家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人。他生意好的时候,很为忙碌;在没有什么生意时,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开销,也不得不到外面,找其他的事情做。他甚至还走街串巷,背着巷,去外面叫卖过冰棒。
起卖冰棒来,南昌市有个名嘴,叫“古林”,家喻户晓。我时候看过他卖冰棒,很会推销。他吃冰棒:“不要咬,不要嚼,咬了嚼了就没有料。”等等一大堆南昌话的法。由于讲得好,又很搞笑,引得许多人围观,买的人也多,生意很好。以及叫卖梨膏糖等,他也是这样,许多脍炙人口的顺口溜,都能够随口编出。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