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晋悼公3 (1 / 2)
(3)晋国和戎
汉朝之前,中国古人管自己叫华夏民族,关于“华夏”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很多法,有人五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很多部落,其中以“华”部落和“夏”部落实力最强,而华夏部落中,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势力又最强,后来打败蚩尤,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也有人“华”是花,“夏”是大,“华夏”就是一朵美丽大方的花;还有人“华”是漂亮的衣服,“夏”是礼仪,“华夏”是指穿着美丽漂亮的衣服,有文化、懂礼仪的民族。
但是不论怎么,“华夏”都是一个褒义、美好的词汇,中国至少从商朝开始,就已经以天朝上国、圣人之邦自居了!
在中国四周,有很多尚未开发的“不毛之地”,中国古人有一套法,管生活在这些不毛之地上的人叫“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个词汇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词,基本上给形容动物的差不多,最典型的是西戎,管他们叫戎人也就算了,居然还叫“犬戎”,喊他们狗戎,可见中国古人对周围的少数民族是多么的看不起!当然,这几个词汇之间也没有严格限定,管西方、北方人也可以喊蛮夷,南方、东方人也可以喊戎狄。
狄国也是“春秋五强”之一,号称“铁掌水上漂”,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狄人不断接受和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与华夏民族进行了融合,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狄人与晋国的“交往”比较密切。
对于狄国鬼,晋国人本来是以战为主的,但是后来,随着晋国诸卿内斗和腐败的不断升级,大伙都无心进取,所以到了现在,晋国对狄国就是以和为主了!
狄人是匈奴的前身,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共有三支:白狄、红狄、长狄。白狄人因为爱穿白衣而得名;红狄人爱穿红衣;长狄人则是长的魁梧,身材高大。
晋国自晋献公以来,就开始了长期与狄国斗争的生涯,他儿晋文公为了对抗狄国,建立了三个步兵组织,称为“三行”,后来晋国人废三行,改为新军,新军的数量不一,最少的时候不设,这时晋国是三军,六个上卿;有时一个,有时两个,最多的时候是三个,这时晋国就有六军,十二个上卿。
公元前628年,狄人乘晋文公刚死,想和秦国联合偷袭晋国,当时的晋国元帅先轸自认有罪,就来了个“安心赴死”,晋襄公伤心之余,来了个“化悲愤为力量”,御驾亲征,北伐狄国,这么一来,狄人就惨了,当时倒霉的是白狄,经此一役,白狄基本上被打残了!
白狄衰落后,红狄顶了上来,从公元前606年开始,红狄就不断骚扰中原的北方各国,当时受骚扰的除了晋国外,还有卫国、齐国等。面对红狄的进攻,晋国中军帅荀林父来了一招“骄兵之计”:先“敌进我退”,不断向红狄示弱,等到时机成熟,再找红狄鬼算总账。
红狄人四肢很发达,头脑很简单,见晋国“衰落”了,果然就骄傲起来,公元前600年,红狄抢了晋国向阴这个地方的麦,然后晋国人还没有出手呢,红狄人自己就因“分账不均”而闹起了内讧。晋国人见机会来了,就乘机和一些狄人部落友好,红狄陷入孤立。
晋楚邲之战后,先且居的弟弟先縠由于在晋国日过的不爽,就投靠了狄人,勾结红狄进攻晋国。先縠这哥们,从就不行,本来就不是个有本事的人,晋强狄弱,所以他这个想法刚开始就是找死,不仅如此,紧接着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保密工作没做好。一般来,像“通敌卖国”、“发动政变”这种事是干的越早越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是先縠一根筋啊,愣是搞得他还没有造反呢,晋国诸卿就都知道他要造反了。虽然没有叛国之实,但是“证据确凿”,于是公元前596年,先縠来了个“壮志未酬身先死”,晋国人杀了这个“汉奸”后,又以“牵连罪”把先家灭了满门,卿族先家就这么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