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晋悼公2 (1 / 2)
(2)秦晋战火再燃
春秋的时候,秦国与晋国这对有着“秦晋之好”美名的亲家可真是没少干仗,战争的起因大都是秦国想报仇,主动进攻晋国,但战争的结果却大都是晋国人获胜,秦国人“报仇不成反被削”。晋国被秦国折腾的烦了,有时候也会组织一次“**”大军进攻秦国,**大军刚开始当然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可是一到秦国境内,**大军就“不思进取”了,这个原因也简单:秦国是蛮夷之地,春秋的时候,土地又不重要,所以**大军就算真的灭了秦国,对大伙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诸侯伐秦,基本上都是教训一下秦国就算完事。
从上次**伐秦的麻隧之战算起,到现在已经十几年,秦国在这十几年里,一直都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骚扰晋国,晋悼公觉得是时候再给秦国人一点颜色看看了,所以公元前559年,晋悼公召开了一次“武林大会”,然后由晋国六卿(这个时候,晋国已经取消了新军)率领**大军再次伐秦。起来,这一年,晋悼公不过才28岁,但是伙宵旰夜食,实在太辛苦了,这个时候,愣是来了个“一病不起”,而且还大有“驾鹤西去”之势。
晋国六卿率领着**大军一路向西,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到了上次来过的地方:泾水。到了泾水,大伙很快就和上次一样:不思进取了!
晋国六卿和其他国家的领头人可以等,但有个哥们却不能等,此人是晋国的大夫叔向,负责组织船只,运送大家渡河,现在他已经把船都准备好了,可是大伙就是不渡河,叔向坐不住了,因为他明白:倘若现在**大军来个“不渡河而回”,回国之后,晋悼公问起原因来,晋国六卿肯定会:“是叔向没有准备好船只,所以大伙没法过河。”到时候,叔向就成替罪羊了。
明白这一形势后,叔向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很快就找到这次**大军里鲁军的“领头羊”叔孙豹,到了这个时候,**那么多成员里,也就鲁国对晋国还算忠心。叔向:“诸侯认为秦国对盟主(晋国)不敬,这才共同伐秦,可是现在大伙到了泾水而不前进,这对伐秦又有什么好处呢?”
叔孙豹明白他是什么意思,道:“我只知道诵读《匏有苦叶》,别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叔向一听大喜,出来后就开始准备船只,并且对下人:“苦匏(一种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切开为瓢)不能吃,只能用来渡河,叔孙豹诵读《匏有苦叶》,那么他就是打算过河了。”
到了第二天,船只准备好后,鲁国人果然首先过河,然后是莒国人,再然后是郑国人和卫国人,总之一句话:“万事开头难”,现在有人开头了,大伙很快就都跟着过河了。
**大军过了河后,也没客气,又都按兵不动了。
虽然如此,可是**大军过河的这招还是雷住了秦国人,秦国掌门人秦景公还真担心**大军会继续前进,灭了秦国,所以秦景公坐不住了,就派人在泾水上游投毒,下游的**大军喝了泾河的水后,毒死了不少人。
**大军本无继续西进之心,但是秦国人的“投毒”行为无疑是“老虎头上拍苍蝇”,泾河的水又不能喝了,所以大伙都很生气,以郑国人为首,**大军再次西征,一举攻下了秦国城池棫(音玉)林。
攻下棫林后,大伙也没客气,又都按兵不动了。
过了几天,晋国的中军帅荀偃(这个时候,韩厥已经挂了)坐不住了,因为棫林这里是秦国的腹地,**大军在这里一时倒也罢了,时间一长估计就不安全了,这一天晚上,荀偃召开一次**“紧急会议”,道:“我决定继续前进,明天鸡叫的时候驾车,把井填上,把饭灶也撤了,然后大伙就都看着我的马头行动(唯余马首是瞻)。”
荀偃创造了一个成语:马首是瞻。
荀偃这话刚完,下军帅栾黡就怒了,道:“晋国的命令从来没有这样的,明天,老的马头偏向东!”
到了第二天,栾黡果然马头向东,带着晋国下军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