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东周那些事1 (1 / 2)
“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很准确,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前249年(秦夺九鼎,灭东周),这个时候,战国还没有结束呢,前221年,秦灭齐,才统一六国,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史学家们又创造了一个词:先秦。
从远古人时期(什么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之类的)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统称为先秦。
(1)春秋
“春秋”二字来源于孔所作的《春秋》,这个时代也是因此而得名的。《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这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一般认为,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近三百年。这种法来源于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学教科书上采用的也是这种法。
春秋与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当然,任何制度的变革都是缓慢的,**:“历史都是螺旋式上升的。”但春秋与战国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时代,春秋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瓦解的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西周的时候是“礼乐征伐自天出”,到了春秋初年,就成了“自诸侯出”,后来诸侯也不行了,又成了“自卿大夫出”,到最后甚至卿大夫也要靠边站了,他们的家臣夺取权力,变成了“自士出”。
就这样,伴随着礼乐制度的崩,我国的奴隶制度也在不停的坏,到最后,一项新的制度“脱颖而出”,这就是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2)衰落的东周
平王东迁的洛阳营建于周成王时期,这里既有王宫,又有宗庙。周平王刚东迁的时候,洛阳一带仍然有土地600多里,但是后来由于周王室内乱不断,诸侯们又经常立功,周王经济拮据,赏无可赏下,就只能把土地赏赐给了立大功的诸侯,这么一来,周王室的土地就越来越,后来到了战国的时候,东周就只剩下了土地二百多里,相当于一个二流、三流诸侯的水平了!
土地缩了、收入减少了,可是周天的派头却不能少,所以东周经常入不敷出,据后来战国的时候,周赧(nǎn)王就是因为欠债太多,被债主们天天逼债还钱,最后没办法了,只能跑到一个高台上躲债。成语“债台高筑”就是这么来的!
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周王有时候也只得放下脸面,向诸侯们“乞讨”,比较典型的一次是周景王的时候,有一次他大会诸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周景王忍不住了,就指着宴席上鲁国人送来的酒壶,对晋国使者籍谈:“各国都有器物献给王室,为何唯独晋国没有啊?“
籍谈压根不惯他,直接:“晋国受封的时候,天没有赏给我们器物,所以没有什么可献的!”
周景王一听这话,当时就怒了,哗啦啦的就是一大通,大致是先回顾了一下西周的繁荣史,然后又了一下晋国受封时,周王都给了晋国哪些东西,最终将籍谈的话反驳了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