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海识贝38~沪上行(二)
轮船顺流而下,途经铜陵,芜湖,马鞍山,于黄昏时分停靠在了南京下关码头。我和父亲站在甲板上,排在去餐厅就餐的队伍中。
虎踞龙盘,六朝古都,南京果然名不虚传,在辽阔的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往来,一派繁华景象!抬望眼,前方不远处,南京长江大桥象一条钢铁长虹,凌空飞架在浩瀚的江面上,南北桥头堡上矗立着的巨幅红旗隐约可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伟人赞颂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父亲告诉我:“武汉长江大桥是中苏友好期间建造的,得到过苏联专家的帮助。而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桥梁,是自力更生的产物。从1959年正式开始建造,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计划在今年年底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桥梁,上层是公路桥,全长四千多米,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全长六千多米。“听完父亲的介绍,我心中不禁油然生出中国少年的自豪感,觉得工程师是最了不起的人,从此,学工报国的念头在心中萌生。
排队就餐的队伍朝前缓缓移动,轮到我们进去了。我和父亲每人要了一份两毛钱的饭菜,除了蔬菜之外,还有几片牛肉,牛肉看起来烧得不错,父亲说:“长江航运客轮以上海和武汉互为终点和起点,有一半轮船上是上海籍员工,另一半轮船上就是武汉籍员工,这条船上是武汉人,武汉厨师烧牛肉很好吃的。“果然牛肉又辣又香,很下饭,在轮船上吃饭是免粮票的,所以我多吃了一碗饭。
夜幕降临了,江风呼啸着,在这早春的二月,寒意逼人。船员们将船两侧护栏上方的帆布放下来,用绳索固定好,用来挡住肆虐的江风。从客运办公室的小黑板上可以看到,这艘轮船载客1200多人。持五等散席客票的旅客没有铺位,只能在客运办公室花两毛钱租一套卧具,然后在甲板上找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铺下就寝。持五等散席客票的旅客不少,有好几百人,楼上楼下的过道里和拐角处都睡满了人。父亲告诉我:“一等舱最高级,只有极少数特别高级的领导才可以乘坐;二等舱是小房间,里面只有两张床位,床位是单层的,配有沙发,行政级别符合高干14级以上的领导,也就是厅局级的,比如说我们地区的地高官和行署专员这个级别以上的,才可以乘坐,轮船的二等舱与火车的软卧是同等级别。三等舱的和四等舱的设备条件相差不大,就是房间小一点,里面只有四张床位,要宽敞一些,普通人可以购买;四等舱就是我们买的这种,有六张床十二个人一个房间的,也有十二张床二十四个人一个房间的。我们运气不错,正好遇到了一个房间六张床的。普通工作人员如果出差最多只能报销四等舱的船票。五等舱在轮船最底层一个大统舱里,里面摆了上百张的三层床,既拥挤不堪,光线和空气还都不好,还不如买一张五等散席,租一套卧具,在甲板上择地而卧自由自在地度过一夜来得舒适。“我和父亲两人只有一张四等客票,晚上我们俩就卷屈着身子,在这个窄小的床铺上凑合了一宿。
天亮之后,旭日东升,东方红号客轮迎着朝阳,鸣着汽笛,驶进了黄浦江。城市化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浦江两岸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工厂厂房,很多工厂都矗立着高高的大烟囱,江中的水道上,缓慢地行驶着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轮船,有很多外国船舶挂着各式各样的国旗。尽管从吴淞口到十六铺码头距离不算长,估计也就是二、三十公里左右吧,但由于水道拥挤,行驶缓慢,轮船走了两个多小时,才缓缓地驶过了公平路码头,跃入眼帘的是大上海最精华的部分一一外滩。父亲给我介绍着:“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后来被划为英租界,开始建码头和洋行。这里富集文艺复兴时期西洋建筑设计的精华,五十余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各具个性的建筑,组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不管是回沪的上海人,还是来沪的外地人,都扶着栏杆,眺望着,指点着,兴高采烈地高谈阔论,不管是上海人为拥有上海而自豪,还是外地人为投入上海的怀抱而骄傲,大家都饱含着同一种情绪,那就是为上海而自豪,为上海而骄傲!
海关大楼的指针指向了上午十一点整,既浑厚悠长又清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声响彻在外滩的上空,我们的轮船缓缓地靠上了十六铺码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