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远方来信
“君弟,来信收悉。”看着四哥林甫那熟悉的遒劲但又不失飘逸的钢笔字,林君有一种亲切感,读书四年,他收到四哥的信最多,也不断收到四哥的汇款,虽然三十五十元不等,但让他生活上比其他同学宽裕多了。
今天看到这熟悉的字,林君有了比平时复杂多了的情绪,他紧张,又有点激动,他期盼,又有点担心。他知道,这封信里,四哥一定会给出他答案,到底能不能找到接收单位,到底四哥会不会同意他转行,不教书。他既想很快读下去,找到答案,但又有点惶恐,怕四哥信中说,不同意他转行,怕四哥说,没办法找到接收单位,那样会让他很失望。
林君的手微微发抖,站在学校邮局门口,倚在墙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读信。
“弟弟实习的经历,弟弟四年来的思考,哥能体会,能理解,我弟成熟了,会思考问题了,会考虑自己的前途了。正如你信中所说,我们出自农村,爸妈养育我们八个弟兄姊妹不容易,你是最小的,现在是我们八个中学历最高的,是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送我们读书,我们才有今天,不然,我们就是秀柏山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4年前那个夏天,那个万人争过独木桥的夏天,林君以语文成绩全县第一,总分数进入重点本科录取线的成绩被川内最有名的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在老家的大哥林恒就分别给远在云南当兵的二哥和在佳城市工作的四哥发了电报,当兵的二哥和四哥在接到电报后,竟然当天晚上都同时喝得酩酊大醉。他们没法不激动,他们这个家,五个兄弟,终于全部“吃国家粮”了,他们家是“土改”时搬到秀柏山村的,外来户很不受当地“土著”的待见,但偏偏这家外来户的子女,最有出息,当兵提干的、招工的、考大学的,都出去工作了,离开了这个偏僻的乡村。
林君终身也忘不了1985年八月二十日,那天,天气特别热。一大早母亲请来了村里的三个男劳力,从家里的粮仓里给他们装上粮食,请他们挑到十五里外的天保区粮站去,给林君“转粮”。“转粮”是那个时代最特殊的事情,意味着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是“吃国家粮”的标志性事件。林君母亲特意找到一个竹编的背篓,给林君装上几十斤粮,对林君说,“今天给你转粮食,你也要背些粮食,今天以后你就是城里人了,但你不要忘记你以前是农村人,不要忘了你的爸爸妈妈还是农村人。”那天,妈妈特意穿了一件半新的阴丹布衣服,带领林君和那三个挑粮的人,形成一支小小的显得比较特别的队伍,迎着第一缕夏日的阳光,走过秀柏山村的田野。林君看到,母亲的身板挺得笔直,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阳光给母亲镀了一层金辉,母亲仿佛正向着太阳里走去。一路上,早起做活的农民,赶集的农民向这他们这群特别的人行注目礼,熟悉的人给母亲打招呼。母亲总是笑呵呵地回答“今天给我老幺转粮去,这是我们家最小的一个儿子,是最后一个转粮了。”林君能听到路人在啧啧感叹,说林家太厉害了,现在五个儿子都吃上了国家粮了,当军官的当工人的当大学生的,太厉害了,他们林家的风水好。走过人群,母亲悄悄地对林君说,把背打直,抬起头来,背这点粮食累不着你。满头是汗感觉背上如有千斤的林君,有了精神,已不感觉到累,挺直了腰,挺起了胸,昂起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
揉揉有点发酸的鼻梁,林君继续读信:
“弟弟,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我们考上学校出来工作,实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我们也有能力让父母也能过上好一些的生活,他们一生太苦了,我们作子女的,出息了,应该好好孝顺他们。
你说,教书没前途,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说明,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你的思想改造很多。这个年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改革的洪流势势不可挡,可以说,我们现在正在生活的这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代。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国也会是历史上变化、变革最激烈的时代,快速发展前所未有的时代。
教书不是没前途,但我同意弟弟改行的想法。在一个即将发生巨变的时代,你正年轻,你风华正茂,正应该成为这个巨变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关在书斋里教书确实会失去很多机会!哥支持你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当记者、去当编辑、去当作家,去见证未来的精彩,去记录这个火热的时代。
弟弟,你是否还记得,我读初中一年级你还在读小学时,我们从大队药铺里包药的废纸堆里找到的那本封面和封底被撕去包了中药的书,那本叫《高高的柏杨树》的短篇集,那是我们读的第一部,从此,我们心里不知不觉中其实已埋下了一粒的种子,我们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看,我们同、同文字其实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冥冥之中,那药店残书邂逅,也许就为我们定下了今生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
在林君十岁左右时,读初中的四哥有一天带他去村里中药铺玩,卖中药的人是他们的远房亲戚,他们去玩,这人会悄悄地掰一节桂芝或者甘草给他们吃,那桂芝和甘草有甜味,对平时没有任何零食的他们来说,那真是人间美味啊。药店包药的纸是从附近收购来的旧书旧报,小小的林甫吃完桂芝和甘草,就会坐下来,静静地翻看那些即将裁成一小块一小块,成为中药包装纸的旧书旧报纸。林君也跟着翻看,有些字他还不认识,就会很认真地问四哥。有一天,四哥在一堆旧报纸中翻到了书页发黄甚至发黑,已没了封面的书,认真读了起来。快天黑时,小林甫还在读,卖药人要关店,小林甫还依依不舍,不忍放下书,就怯怯地问卖药人,“哥哥,我们可以借回去看完了还给你再包药吗?”卖药人把书拿过去看了一眼,叹息一声,“这个,有点违反纪律哈。好在这本书政治上应该没啥问题吧,你借去看吧,要藏着看,看完后赶快拿来还给我。”林君也跟着哥哥,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了那本书。那本书,就是信中提到的《高高的柏杨树》,是林君第一次接触到。
在信的最后,林甫写道:
“我正努力联系,有几个地方你可以去的,电台或报社当记者或编辑,也可联系到企业报、台去,弟弟放心吧,哥哥支持你,坚定地支持你,而且哥哥一定会成功地为你找到“下家”,为了我们曾经共同读过的《高高的白杨树》,为了我们曾经共同憧憬的作家梦,我也会努力。
弟弟要认真完成好毕业答辩,转行的事不用你操心,哥哥会帮你。”
读完来信,林君眼眶湿润了,他很激动,很兴奋,他的理想,曾经深埋在心底的理想真的是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甚至自己能能当一个作家,写出吸引人的故事来。自从读了那其实只能算半部的集《高高的柏杨树》后,他和小四哥深深地爱上了读书,特别喜欢读,他们“挖掘”了很多寻找旧书,旧的渠道,药店包装纸里有,供销社代销点卖盐卖糖的地方也有旧书,甚至他们从爸爸那里要了三分钱,在乡上的供销社收购点买了五本只有一半的,那期间,他们读到了《高玉宝》、《大刀记》、《金光大道》等等那个时代能读到的,这些大多残缺不全,或是前后书页没了,或者中间的书页被撕掉了,但他们都读得津津有味。小林君读那些时,总喜欢把自己带入的人的生活场景中去,他更喜欢把自己当成写这些故事的人,他佩服这些人,能把故事写得那么吸引人,他想总有一天,他要成为这样的人。后来人渐渐长大,上了高中,最现实的问题是考上大学,能跳出农门,能“吃上国家粮”,他的四个哥哥都已是“吃上国家粮”的人,他当时想能考上师范大学,学校减免学费,还有助学金,以后回老家来教书,也还不错。也就在那时,他把最初的理想埋进了心底深处。
如今,他有机会,去实现他最初的梦想,怎么能不激动?
四哥说得好啊,“去见证未来的精彩,去记录这个火热的时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