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五) (3 / 6)
“笃谊庭又称枕石小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原为正三品通议大夫,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胡贯三之幼子,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曹振镛之婿胡元熙的故居。庭院大门为砖砌八字门楼,上嵌砖雕‘紫气东来’横额,大门里向门亭嵌有画轴形石雕门额‘枕石小筑’四字。门亭两侧建有花瓶,绿叶形小门洞,分别嵌有‘玉壶’、‘莺春’砖雕门额,内设当年主人供花木过冬的温室。”
当来到敬爱堂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敬爱堂建于明万历二**(1600年),面积1800多平方米。堂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
敬爱堂祭祀大厅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规整的梁架。梁檩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
当来到走马楼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走马楼,又名凌云阁,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系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官授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迎接三朝元老(清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宰相亲家曹振镛(歙县雄村人)而赶建。”
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当来到旷古斋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房子原主人是位‘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
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前楼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副古对联,其中一副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其中把‘孝悌’写为‘孝弟’,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
当来到瑞玉庭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瑞玉庭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房子原主人是位徽商,其布局处处围绕一个‘商’字,以体现主人身份和追求。庭院门罩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有‘富贵’二字,右墙上刻有‘履道含和’四个大字;厅堂天井有‘四水归堂’之含意;天井四周雀替上的四季花鸟图,厅堂太师壁两侧走廊过道上各有一个‘商’字造型。厅堂的柱子上悬挂着‘传家之道’、‘修身之道’和‘经商之道’三副楹联。此外在厅堂右厢房的板壁上还有祖宗家训和治家格言。”
当来到笃敬堂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原为胡贯三之孙,胡如川之子胡积堂居住。厅堂上最为醒目的便是胡氏廿六世祖胡积堂的遗像,从他的顶戴(蓝宝石顶)和补服(胸绣‘孔雀’)识别,为正三品文官,遗容的两边堂柱上挂有一副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