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根关外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植根关外 (3 / 4)
        他家老三会划画,又能写大字,被雇来给庙宇装阑干甬道的老石匠给相中了。带去一个离这里几十里路的著名花岗岩采石场去协助描划图案和书写碑文。去了一年多,便被老师傅正式收为徒弟,传授了许多独家绝技。后来成了这一方很有名气的石雕艺人。

        另一股的老二在码头货栈帮助存货记账时,认识一位江北来的老客,有意要带他去江北发展。回来跟他的哥哥说,他哥哥听完后,不敢自作主张便同他一起去向叔叔请示。老爷子一听,便说,像这样有关自身前途的事,应看本人是否认准。你们两兄弟都认为可行这股老大核计核计再说。

        这样的事,老大又来问老爷子。老爷子才借机对两股的老大说,自打在这里站住脚后,他已暗下决心:今后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让他们自己拿主意。他只专心于带着老四立世闯荡。等老四也成熟并有个妥善安顿之后,就不打算再管这里的闲杂事情了。哥俩一听,感到老爷子今天说话有点怪怪的。但总以为刚到一个新地方,虽然年来所遇之事都很顺利,毕竟老人年迈,弟兄们都在老爷子帮衬下,基本实现了独立打拼。这种情况下让老人少操些心,也是意愿中事,所以都没太在意。便同意了那边老二走出去闯荡一把的计划。

        不久另一股的老大,被本屯前街的一户人家相中,等于是去做了不改姓的上门女婿。人家还为他在自家院子旁边另圈了一个小院、起了两间土房,做为成婚后的存身之地。他成了这一族姓最早搬出去的人。紧接着本房的老大,也被甄家一个在西海口做事的侄子来这边办事时相中。那人听甄老爷子介绍后,又来有意的接触了两天,发现他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忠厚踏实、能写会算。所以专门请他去帮忙。这自然又是一件大好事。

        老大去的地方就是他们来这里定居前最后歇息的那个村子。去了之后,先在一个中转货站当伙计,没多久便做了管事。第二年,大媳妇在这边生完他家在关东的第一个孙子百天之后,也跟随男人到那边安了家。老爷子心存的大事逐一得到落实,心里特别高兴。

        这年年底,老四也经人说媒定下了一门亲事,订好了明年年底成婚。对方家长还帮助找了一块房基地,一家人集中兵力、以‘夜战’为主,各个击破的战法,陆续在坡南屯子里建起各自的住房。虽说房子都不算大,按当地的规矩,房前屋后都有园子,有的旁边还扩出很大空间。这样的格局,在这里不算特殊,可在其他大些的村子里,是不敢想象的。

        老爷子跟老四、老二住在一起。第二年老二媳妇怀孕,老爷子估算将来居住仍不方便,便着手准备再建一个简单的住处。他亲自去与屯子里的粮庄管事人商量,得到首肯,便在紧挨着老二家房子西侧,接了三间非常简易的土房。单圈了院墙和后园子,成了独立小院。这样,二媳妇临产时,大媳妇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来这边伺候,就方便多了。老爷子见自己带来的几个孩子都有了着落,心里更加豁亮、放心。

        大媳妇过来伺候弟媳坐月子,小儿子必然要带过来。这让老爷子高兴极了,好几天都不跟车。带着孙子到山上、坡前草地树林里去,和村里的小孩儿一起尽情的玩耍。没几天,又添了一个孙女。老爷子更深感尽享了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看到子代人也已是儿女绕膝,自然满足、欣慰。但也进一步勾引起他心中的一宗隐痛,更加思念孤苦一人长眠在冀东大地的老伴儿。

        从老太太走的那天起,他心里对髫髻夫妻,在异地他乡做孤魂野鬼的遗憾心情就从未平息过。入关后,这个家庭的每一次进展和变化,他都曾一个人面向西南默悼。现在他看到她临终嘱咐的事即将全面落实,达到了能到她坟前做圆满交待时,他反而感到坦然了许多。只盼望条件进一步成熟,就可以启动他默觊多年的打算了。

        这一年年底,老四也成了婚,媳妇便是甄老的外甥女,办得也很体面。老爷子确有‘大事完毕’的感觉。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见老四驾驭骡马的本领已经完全娴熟,车马都可以独立驾驭了。单独出车许多次,遇事比自己跟着还处理的得当。更坚定了他要为自己数年来的心事,开始下最后的决心了。这期间,他对孩子们常有些口头的透露。也只是:他不可能总在他们一起生活。尤其对杏山的大儿子,几次见面都嘱咐他,要关注这边的几个弟弟。他有自己的打算,到时候很可能要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反过来又非只一次的告诉老二:遇事不可只靠老大,因为他不能天天都在这边。让老二在这边要担起兄长的责任。这样的嘱咐曾让子侄们有过很多遐想,但都与眼下的实际不符,破解不了老人的谜底。只有各自谨慎、做事牢靠,不对老人建树的良好家风有所违背。

        老爷子自打到这里站住脚,从迈开的第一步跟外面接触,便一直是踏实、诚信,穷而有骨气。很快得到村民的赞赏,也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经过几年磨砺,他看见孩子们的成长皆循正路,这让他放心多了。所以他近一年多对子侄们很是放手,不像前几年那样事必躬亲。只是不得已时才出面提醒、指点。老四更发现,老爹跟他出车去码头,并不像过去那样,侧重于车马使役与货物装载等细节。而多是去与那里的熟人闲谈,随车往返的次数少多了。有时还和那些熟悉的外地客商喝些小酒,只是从未喝多过。等下一趟车来,再跟着回家。一到离家不远的岔道口就下车,不进城也不去车主家。老四以为这是上年纪人的喜好,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只要他随心就好,从不打扰,也从没往别处想过。

        这年春末的一天下午,一个位村民从东海口货站回来,告诉老二两口子说:“你家老爷子跟船出海了,让我捎话给你们,不要担心他。”家人忙问出海做什么去了?那人说,他也这样反问过,老人只说去做他自己的事情,让你们不要管、也不要找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