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1 / 5)
东方的曙色越来越清晰,最终透过窗户、驱散残留于农家的昏暗时,又一个清新的早晨来临了。山里人家次第打开大门,让绽放的花香、吐蕊的嫩叶随着第一缕和风轻轻涌入,沁溢满屋。
兴国在院子里踱步。清明节到了,寨子里的男人都是一个样:挑水。平日里,男人们早早起床出去挣钱,家中事务扔给老婆,但有空闲,也会主动分担起来。
天上出现了阴云。阴云越聚越多遮住初现的阳光,后来竟下起一场淅沥小雨。小雨不长,却给树叶留下滴滴泪珠,啊,树木有情,它们也能感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散乱的敲击声从寨子里荡漾开来,时间已是不早。兴国拿起备好的白纸横七竖八折叠起来,用小刀细心裁剪。白纸薄而柔韧,是制作清明吊上选纸料;不久,裁成了几沓宽十厘米、长五十厘米的长条。随后放在木板上,两头拴上铁钉,用木槌、圆凿在一头四方各打一个梭子洞,加上中间那个铁钉眼,一个活生生的铜钱图案出现纸上。接着拿圆凿在“铜钱”下面一直连续不断地打到另一头。完了一边再打一边,将成为整体的纸条剥离开来,余下的那条纸则变成女孩头上的“长辫。”再在“辫子”中间逐个打眼,于是,清明吊制成了。
寨子里出现了往返挂亲的陌生人,远方山梁也传来零星炮竹声。吃过早饭,备好用品,兴国便汇入挂亲的人流中。
阳春三月的景色本应宜人,可阴霾的天空使人感受到了一份肃穆。兴国顺着蜿蜒的山路往上走,路边有篷茶树,簇簇绿叶中几朵厚厚的淡红叶片让兴国惊喜,清香、脆甜的味道令兴国不由眺望远山隐约的茶林。谚语云“清明排行、茶泡登堂。”意在这样时节,出土不久的包谷苗横成排、竖成行,也是茶泡最繁盛的时节。记得童年时候,清明前后伙伴们都会相邀一起满坡满岭去寻找,通常一个上午就可采摘一背篓回家,那清甜、爽口的茶泡、茶片哟!
父亲就长眠在山腰的青松、翠柏之中。埋葬老人的时候这里松柏还只半人高,而今它们俱已长得遮天蔽日。兴国手攀缠绕松枝的藤条,脚踏溜滑的陡坡终于来到目的地。望着一片绿意萋萋的没膝杂草不由一阵伤感,一年了,因事务繁多,一年之中只能探望一回。余下的三百多个寒霜雨雪、秋风酷暑成了常伴老人的相知。树枝摇曳,松涛幽幽汇成一曲难以尽述的人生感叹。此情此景,兴国的心情不由凝重起来。
兴国挥动镰刀将杂草一一割尽,一座半圆坟堆静静地展现面前。兴国拿起铁锹铲土填平凹陷的地方,随后取出祭物放在坟前,燃了几柱香,烧起纸钱,奠了半碗酒,默默祝祷老人节日快乐。
在袅袅升腾的烟雾中,父亲的音容清晰地浮现出来。父亲的青年时代是在兵荒马乱、东躲西藏、有家不能归的恐怖岁月中度过的。解放初期修成永保公路后回家务农。兴国的童年同现在的孩子一样是快乐无忧的。那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年之中难见几顿白米。虽说吃的是红苕饭、萝卜饭,却也津津有味。特别愉快的是吃晚饭,快要吃饱的时候就同父亲比赛,当然都是兴国赢。有次例外,父亲赢了。兴国的小嘴翘得老高,眼角也溢出泪水。父亲赶紧说骗你的,起身又去盛了半碗,看,还有呢。
在兴国记忆中父亲没有愁苦的脸色,只有满腹的故事。这故事叫兴国高兴,令兴国害怕,也让兴国羡慕。
兴国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父亲已将届知命了。父亲将他品尝的艰难、辛酸化作厚重而绵绵的爱赠给兴国。
童年的岁月令人难忘。伙伴们拥有的开心玩具兴国也不会少。雨天父亲给兴国制作了高脚马,晴天拿出樱桃树削成的陀螺同伙伴们抽打比赛,相互撞击。玩腻了则搬出木质小推车在宽敞的社屋坪场推着跑,溜坡。最开心的是夏天夜晚,满寨疯跑捉迷藏。有一次贪玩竟夜不归家,焦虑的父亲四处寻找了半夜,回到家里着实享受了一顿“美餐。”
在兴国的心灵深处父亲是慈祥、和蔼的,从未见他暴怒时的另一副模样。遭此教训竟生了病,一连几天高烧不退水米难进,父亲对此又悔又疼,不顾白天在生产队做工留下的满身劳累,凌晨即起,背上昏昏沉沉的兴国走出家门,在山间小路上高低不平地走着,寻求隐居农村的中医。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