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进城 (1 / 2)
栾西村是有点生气,为了儿子能去县城上学,(乡里中学的条件实在是有点差,住的是那种大通铺,吃的还不如猪呢)他到处找人托关系,还送了副校长一袋子鱼,足有百十来斤呢。人家勉勉强强答应了,还是看在他们厂厂长的面子,毕竟马上就要开学,招生工作早就结束了。
栾西村,是上过学的,大概是念到小学三年级。十八岁时被招了工。那时的工人阶级很是吃香,如果哪家出了一个工人,是要放鞭炮的。栾家没有鞭炮可放,因为没钱买。不过,栾西村临行前,栾文清的爷爷倒是放了几个屁。俗话说,好歹也得听个响吧。
栾文清没见过爷爷,奶奶也没见过。他妈妈嫁过来的时候,两位老人就已经过世了,死时都还不到50岁。
栾西村的妈命不好,年纪轻轻的就嫁到了老栾家。过门时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男人,只是听媒婆在那噼里啪啦一通,说嫁的男人有多好,家境有多富裕。据说解放前是当地的大地主,曾经拥有良田千亩,虽然解放后被打倒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底还是有的。长得也不错,虽不比潘安貌,也赛过村里的其他小伙子。真是要财有财,要貌有貌。栾西村的姥姥姥爷听媒人这么一说,嘴都裂开了花,马上就把婚事答应下来,真是一对糊涂蛋,连去看一眼栾西村的真身都懒得去。
等姑娘嫁过来,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回事。自己那年正好16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可要娶自己的却是一个老男人,今年都已经28了,整整大了一轮;家是地主没错,可地已经没有几亩,据说老辈人赌场被人下了套,早就输光了;长相就更不要再提了,是比其他小伙子好看,跟谁比呢,媒婆指的是村里那些歪瓜裂枣,长得不正常的。后悔已然来不及,只好认命了。
两个人的脾气都很火爆,没事就吵架,已经将吵架进化为生活的油盐酱醋,锅瓦瓢盆了。
栾西村从小就被放羊,弟兄四个,他排行第二,当妈的根本就不管,让其自生自灭,幸亏孩子生命力顽强,不知不觉也长大起来。可天生就是火爆脾气,点火就着,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真是猫生猫,兔生兔,虎爸虎妈的孩子脾气横啊。
栾西村年纪轻轻的就出来闯荡,身边无人约束,平常没事下个馆子,看个电影,风流的很。那点儿可怜的工资(大概每月36元)只能自给自足而已,没给家里要钱就已经念阿弥陀佛了。后来,经人介绍,和三家村的玉丫头订了亲。玉丫头在家排行老二,个子不高,白白净净的。他爸是村里的队长,在村里很有威信。十九岁不到,两个人就订了亲。可直到二十六岁,两个人才结婚。在那个年代,二十六七岁,孩子早就会打酱油了。二人绝对是晚婚晚育的楷模,乡里负责计划生育的同志真是失职,竟然没有给他们颁奖,怎么着也得送个彩旗啊。栾文清曾经问过他的妈妈,为什么那么早定亲,可结婚却那么晚。妈妈左一句,右一句,也说不清楚,大概是有难言的苦衷吧。
转眼十几年过去,两个儿子慢慢长大,大的已经读初二了,小的小学刚刚毕业,马上也要读初中了。栾西村放飞的心总算收回来一些。不知道是哪一天下午,连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刚吃完晚饭,几个工友没事在房间里聊闲篇,其中也有他们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最近遇到了一件犯难的事情——他的家在农村,女儿要来县城上学了。大家说,这是好事啊,有什么好烦的。车间主任道出了其中的苦水——女儿家家的,来了住哪啊。
“也是,家里侄女今年多大了。”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工友插嘴道
“十四,下半年就上初中。”
“这还不好说,我搬到宿舍楼去,你女儿跟你一屋,宿舍楼那边有空床。”和车间主任住一起的是一个小伙,正想找个理由搬走呢,跟主任住一起,实在是拘束。
“不好吧!”
“没事,自家妹妹客气啥!”
“哎,对了,西村,好像你家孩子也小学毕业了吧。”其中一个工友接过了话茬。
“是啊,今年也十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