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进城 (2 / 2)
“干脆,把你儿子也弄来得了,下边学校多艰苦,一个男孩,也方便,跟你和杜青两个挤一挤,再说,正好你家孩子跟主任家女儿一起上学,还有伴儿。”
……
栾西村回来的第二天,天不亮,父子两个就悄悄地上路了。栾文清记得是坐爸爸的自行车走的,印象中就是颠。
从瀑河和滦河的交汇处溯流向东,大概船行七八十里的路程,就到了x县。古时候,瀑河口村的村民去县城是可以走水路的,大家划着船,是那种双桨的木船。后来瀑河的流量逐年减少,有的河段已经变成小溪,行船已经行不通了。舟行不畅,就走旱路,旱路大部分是土路和石子路,栾文清现在就走在这样的路上。土路坑坑洼洼,石子路颠颠簸簸。路上走走停停,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栾文清的屁股被折磨得的只想分家,再也不想和主人在一起了。中间还要过河,其实是小溪,不深,刚过脚脖子,流的却很急。小溪里有鱼,大多是沙里钻子和小白漂。小白漂在瀑河口是有的,但沙里钻子却不常见。栾文清想下河去捉鱼,爸爸说你捉不到的。栾文清不信,跳下河去捉,果真捉不到。小溪的鱼快速而敏捷,栾文清忙乎了半天,一无所获,还把裤子弄湿了。
去县城,是要路过姥姥家的。姥姥家是在一个叫三家村的地方。这一路下来,会经过很多这样的村子,村子的名字都很特别。有叫双洞子的,有叫三道口的,有叫四石沟的,又叫六道河子八道岔子的。村子的房子很多,让栾文清惊讶的是村里房子几乎全是红砖瓦房,而自家村子只有学校才有这么高的待遇。房子和房子不是分开的,而是户户相连,好像一家人一样,偶尔还会传出吵架的声音。
栾文清父子是当天下午到的工厂。工厂的前面是一片庄稼地,很大,很远,种的全是棒子。去工厂要经过这片庄稼地,于是就在庄稼地中间修了一条还算宽敞的路。庄稼快熟了,黄色中泛着那么一点点绿。棒子秧不高,很细,不像家里的,又粗又高。结的棒子也小,有点发育不良。叶子上全是灰尘和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栾文清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说那是煤烟。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收秋了,那时庄稼会被砍掉,秸秆要摞在一起,从远处看,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城堡。
穿过庄稼地,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几个大烟囱,很粗,很高,直插云霄。烟囱中冒着滚滚黑烟,黑烟飘到空中,洒落下来,落在房子上,落在庄稼上,落在泥土里。走着走着,左手边出现了一个大院子,里面停了好多辆车,大卡车稀稀拉拉的进出着。爸爸说那是工厂的车队,拉煤、拉料、拉瓷砖的。现在车已经少很多了,前几年,进出的车都是排队的。最后终于看到工厂的大门,大门气派的很,门柱子有两人多高。门的左手边还有一个门房,门房和大门之间有个过道。门房里面有是个男的,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看见栾文清的爸爸,还打了招呼,栾文清的爸爸笑了笑,就直接骑进去了。
职工宿舍坐落在厂区的最后面,一路上会路过很多窑和厂房,那么多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后来栾文清听爸爸说,是用来烧瓷砖的。厂房边上堆着很多废弃的瓷砖,还有煤堆,像黑色的小山一样。还有一堆堆乳白色的石头,石头大小不一,栾文清下车顺手拿了两块,石头竟不是硬的,很绵,爸爸说,那是英石。
职工宿舍是一排平房,里面住着几百号工人。栾文清和爸爸住在其中的一间。推开门,屋里没有什么家具,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屋子里光线很暗,白天也要开灯才能看清楚。最里面是一通火炕,最多能睡三个人。火炕右手边搭了一个炉子,是用来烧炕和做饭用的。炉子旁边放了一些木柴和煤饼。煤饼,栾文清是第一次看见,是用黄土加水和煤混在一起做成的。爸爸说很好烧,很好用,回头我再教你。
宿舍里本来还有一个人,是个年轻人,最近搬走了。搬到了前面的宿舍楼去了。栾西村本来还担心三个人会不会有点挤。看来担心有些多余了。栾文清问爸爸为什么不搬,爸爸说住不惯,上楼下楼太不方便了,栾文清倒是向往的很。
那一排职工宿舍还有一个同年级的学生,是个女的,叫郝秀梅。栾文清和郝秀梅第一次见面,郝秀梅那上扬的下脖壳儿告诉栾文清,郝秀梅瞧不起他。也难怪,他一个农村来的孩子,穿的土不拉几,袖肘还漏了个洞,衣服也脏兮兮的,爸爸又被他的爸爸领导。不过,栾文清心理也不全这样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一个破副主任的闺女,牛什么牛,长得也不好看。郝秀敏,是栾西村车间郝副主任的女儿。十五岁,比栾文清要大一岁,高高的个子,梳两条辫子,头发稀稀的,还有有些黄,小眼睛,平时不爱说话,最多就是打个招呼。
“以后,你们两个可以一起上学下学。”主任客气的说。
“哦,好的。”栾文清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是点头。
可他瞥见那扬起的下颌并没有放下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