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十月
时间在枯燥的训练和站岗当值中就这么悄悄溜走。九月份的尾巴,变成了十月份的开始。自那晚房顶谈话后,青鱼慢慢的也好了起来。毕竟这是乱世,太多的生离死别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活着的人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即使像蝼蚁,像尘埃。
10月初一,轮到许玄义当值,他刚换好铠甲,下值的张麻子就来通知他,说许将军要去节度府开会,要许玄义这个什护卫。许玄义听了,忙叫人把马备好,铠甲,弓刀都预备妥当。许存穿着甲胄,面容严肃的从大帐中出来。一彪人马便出了营门,望节度府衙疾驰而去。
来到节度幕府后,许玄义发现卫兵明显增多了,进了府衙,许存径直往节堂去了,而他们被引到旁边的一个院子休息,在那里他发现赵武的亲兵,刘昌美的亲兵都在。这下许玄义隐隐估计是有战事了。
节堂内,荆南军的个个大佬都正经危坐。最上首坐着一个身材矮壮,但却不怒自威的汉子。他圆脸,鼻梁高,嘴唇薄。狭长的凤眼半咪着时不时露出一缕精光。下手两边并没有戏文里面一边是羽扇纶巾的文人,一边是武将。而是两边都是顶盔带甲的将领,毕竟,现在是武人政治的巅峰,文官是什么东西,在武将眼里就是仆人一样的东西。是专门给他们筹办军需,好让他们打仗的,抢地盘的奴仆。节堂内只有一人身穿六品文官袍服,那就是节度判官,贺隐。
成汭首先开口,朝廷授我荆南节度旌节已近两年,可本归荆南治下的夔州却被秦贼余孽常厚占据,其勾连王建,屡有犯我江陵之心。今日招诸位前来就是要商讨个对策。
坐在下首左边的荆南行军司马刘昌美接着说到,昨日接到奏报,常厚已经围毛湘于白帝城,王建部将李渝也进屯云安。我军得迅速出兵,击破常厚,不然等常厚攻破白帝城,并与王建合兵。我军将再无夺取夔州的机会。
众将听后也连连颌首,成汭转头向坐在右边首位的许存问道:“内牙军目前状况如何?”
许存当即回道“内牙军目前士气高昂,军械齐全,可以一战。”
成汭听后点了点头,又问坐在一旁的贺隐,粮草储备如何,民夫可抽调多少人。
“现在各州的秋税陆续押解到江陵,粮草已经可供两万士卒三月之用,民夫按三户抽一人,归,陕,复三州加上江陵府在册的有五万六千户,可抽调一万八千余人。但如此抽调恐怕刚刚恢复点元气的各州又得伤筋动骨了。”贺隐回到。
成汭沉吟了一会回答道“粮食还是不太够,你即日去向江陵周边的豪族大户借粮,一定要够一万五千士卒半年之用。民夫就不用抽调那么多了,这次出兵沿大江西进,水路运粮,八千民夫足够了,按七户抽一丁吧。诺战事迁延一定要安抚好百姓,不要生乱。”
说完这些,成汭站起,诸将也连忙站起。他朗声喝到“我意已决,诸将听令,内牙军千牛都留两千人和同两千州兵留守江陵,防备山南道。其余七千牙兵,一千州兵十日后出兵。陕州兵命他们先其前往归州与归州兵会和。待我等赶到,在一起攻击夔州。”
众将叉手喊诺。然后匆匆散去,各军营准备去了。
当日,许玄义就得知了出兵的消息,前五日,士卒将官们会陆续分批放假,交代后事。毕竟刀枪无眼,很多人此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且还要把节度府发下来的开拔费带回家去。
当晚,许玄义就回到了家,把青鱼他们都叫了出来。说到:“节度使府衙已下令,十日后出兵夺取夔州。我和黒闼都在出征的序列里。”众人听了皆黯然。小青麟跑到许玄义的身边,眼泪已经充满了眼眶,说到:大兄,你能不能不去,青麟在和州时,父亲也说去打什么蔡州兵,就再也没回来了。”
青鱼听了忙把青麟的嘴蒙上,然后对许玄义说到:“三郎,你武艺高强,箭术无双,一定会平安回来的对吗?”
许玄义哈哈一笑:凭我的武艺在敌阵中杀个七进七出,又有谁能伤我分毫。再说我是义父的亲兵,何须亲冒矢石。
许玄义叫贵伯把自己的甲胄,弓刀都装好,明天带到军营。又把家里的钱柜的钥匙给了陈伯,交代到,此去至少两月,若战事僵持估计就要半年。我走之后,你就管家,多操劳些。
第二日,回到军营。他就开始带着他什内的十人,修整甲胄,弓刀,槊矛。领取分配的骡马,唐军军制本来是一伍分配一只骡马用来托运军资。但如今别说一伍,就算是一个什都分不到一匹骡马,要么像许玄义一样自备马匹,要么只能自己身背肩扛。而且甲胄也不齐,只有什长一级可以分到铁甲,还是两档铠。伍长及士兵只有皮甲。有的甚至是布衣。这也无怪,强大的装备精良的野战集团兵团,只有在中央政府强力时,可以持续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时才可能出现。而现在天下纷乱,荆南仅仅四洲之地养活两万兵都是艰难至极。牙内军的装备在当今天下已经算是精锐。士兵三分之一有件皮甲,没有的也分了盾牌。其余的矛槊,弓刀也算齐全。北方那些兵穷财尽的军镇,都是发把横刀,就上战场。战争往往是需要巨量的金钱来支持的。
许玄义有三套铠甲,其中以许存送的那套山纹明光大铠质量最佳。于是他把兄长送的那套明光铠送给了黒闼。上面配发的两档铠送给了朱三。
时间在他们准备物资中逐渐流逝,十月初十悄然到来。这天四更造饭,五更牙军就集结完毕,在操场列队。随后成使君杀牛祭旗后,全军出发。他们一部分会乘船随粮秣走水路,大部分则沿江走陆路西进。水路于陆路齐头并进,即减轻了粮秣转运之苦,又方便御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