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四章 精彩绝伦的壁画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七四章 精彩绝伦的壁画 (2 / 2)
        托林寺红殿,在藏语中称为“都康”,意为诵经大堂。它在整个托林寺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西壁北侧墙壁上,还写有一篇藏语壁文,呈佛经经书页式,用金汁书写在深蓝色的壁面上,头尾两端用金色竖条框住,字体为乌钦体(藏文印刷体)。共7行,1076个字,为9言格律诗。

        壁文,讲述了从吐蕃松赞干布开始弘扬佛教,直到其后裔(阿里古格王洛桑绕丹时期)的传法业绩;记载关于阿里地区佛教后弘期之后的兴衰历史。其研究价值甚为珍贵。

        壁文,篇幅短小,但在寥寥千余字中,却提到25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这些人中有藏族信徒顶礼膜拜的高僧,也有掌握生杀大权的国王,有供养佛僧的虔诚信徒,也有技艺绝妙的能工巧匠。这可以说是个历史人物画廊,也可以说是人间千面百像图。

        快要结篇时,又从《西藏日报》得到消息:文物考古工作者今夏(1998年)在阿里取得多项新发现。目前,他们发掘出土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早期壁画、经书残卷及其它文物,这为研究阿里早期文化、宗教、经济概况和藏民族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在位于托林寺墙体结构保存好的早期大型组合佛殿——萨迹殿的东北和西北的两座塔内,考古工作者新发现两处壁画。壁画面积总计约50平方米,画面内容待考。根据壁画中的藏文题记,有关专家认为壁画完成于古格早期。这是阿里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10世纪时的壁画。

        看完此报道,面对铺天盖地的托林历史,我感到兴奋与惶惑,深深地为所工作、生活在阿里而喝彩。

        对于托林寺,我已领略、感受。托林,你历经季风袭扰,沉默无语,含而不露,是不是等待有人关心?

        托林寺每年藏历1月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活动,群众称“姆朗钦姆”,即大法会。这时,除寺院周围村庄的群众和僧人外,其管辖的25个分寺的僧人也要来,为期20多天的活动中,同时进行群众给寺庙糌粑、酥油、米、肉等布施活动。1月18日至19日,托林寺喇嘛表演大型宗教舞蹈——羌姆。虽表演两天,但两天表演的服装道具各不一样:19日的服装道具比18日豪华贵重,且观众也大有增多。

        羌姆表演结束,接着在寺院广场上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多尔加。这时寺院里所有喇嘛和群众到广场参加驱鬼仪式,而后所有人回到大院,由当地群众表演果谐和弦舞,一直表演到第二天的清晨才收尾,表示大法会圆满结束,以预祝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时在寺院里绝对禁止饮酒、唱歌跳舞,但这两天例外。

        阿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成为藏族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交流的地区。同时,这一地区又是藏族古代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流变相对稳定的地区。因此,它的文化地位显得很重要,同时也将会扭转阿里地区历史资料匮乏的局面,是难得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经托林寺主持的同意,我们参观了寺中珍藏的非常宝贵的珍珠帽,其为千万颗珍珠镶嵌而称之为宝,世间罕见,价值连城。

        出了寺门,只见两道塔墙东西横向地列于眼前。北边的一道保存较好,原108个小塔犹存。佛塔中保存较好的是寺院西南侧的天降塔,塔座、层阶和部分塔瓶仍清晰可辨。其它佛塔均被严重破坏,在一些残损佛塔内显露出大量模制小像和小泥塔,泥像中有佛、菩萨、度母、天王等。泥像的风格表明,造塔年代约在13世纪以前。

        一块印有小孩脚印的石头,据说是仁钦桑布大师在四五岁时所留下的脚印。相传**背着他到山上去打水,到了山腰,他非要下来,苦苦哀求之下,母亲只好把他放了下来,他自己却找到一块最坚硬的卵石,踩了上去,还叫喊道:“妈妈你看!这石块像棉花一样软!”**看到其脚陷入石头很深,一下子惊呆了。从此,这块石头上就留下了仁钦桑布的脚印。如今,这石头上的脚印、脚趾印仍清晰可见。

        托林寺,不仅是古格王国最重要的大寺院,也是全藏闻名的古寺。西藏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许多高僧都深造于此,古格王国的不少重大佛事活动也都在此举行。托林寺的资料,对于研究古格历史和佛教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