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惊艳的土林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惊艳的土林 (3 / 4)
        象雄和古格时期,人们就是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料,掘洞而居,建立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灿烂的古文化遗存和积淀,是不是成为我们解开象雄、古格之谜?土林为解谜线索之一,已成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

        有一假说,土林原为海底珊瑚群,当它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从水中庄严推出后,成为人间一景。而那四周的雪峰如海底涌出之浪,定格于扎达大地,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动感,不停地向人们证实土林来自海底的历史。

        70年代,曾于此地发现海马化石。地质考察工作者,根据这一线索,为假说提供了科学根据。

        扎达地形,为一正方形盆地,外圆内方,这正是坛城——曼荼罗庄严的密宗图像,非常吉祥。古象雄、古格等王朝,都将扎达建为首府,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苯教、象雄文、藏医均源于此地。

        古时之人。择地筑城,首选扎达,其中奥秘何在?——因扎达是天上地下、宇宙成万物的方圆结构。人,置身其中,那庄严、永恒、圆满和神圣,油然而生。

        曼荼罗,是藏传佛教密宗之精萃,为雪域藏族先民们将汉文化周易八卦,与印度佛教金刚密乘之大圆满深奥内涵巧妙交融在一起。

        在西藏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文化融合:一、在数10万年前就开始滋生并不断发展的巫文化与象雄苯教文化之融合;二、雪区本土苯教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之融合;三、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融合。

        而扎达曼荼罗文化,可能诞生于第一、第二文化之融合时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动力和传播力。

        曼荼罗,是多少世纪以来禅思想体验的结果,像数学公式中的符号语言般的精确,约定俗成的象征语言。它的结构既表现了外部的形象化世界,也表现了内在的精神世界。

        因此,对于一个信徒来说,它显示了那些在宇宙和他自已的心灵中交互作用的力量。

        藏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而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他们在努力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她的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一面,又有独具高原风貌的一面;既有世俗文化现实主义的一面,又有佛教文化浪漫的一面;藏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藏民族无邪的从容,乐天知命的民族个性,是雪域高原最迷人的特质。

        据1998年4期《西藏艺术研究》载:考古工作者目前在扎达土林内,新发现21处早期洞窟。这些洞窟规模类似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分布在方圆3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面积最大的洞窟遗址群。

        土林间多有洞窟,有地质考察工作者推论为猿人最早聚居地,或是象雄、古格属民的居所,后又为高僧修道场所。这洞窟之谜,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古时,象雄、古格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有自己的国王、法律、军队、文字、系统的宗教以及百万之众的人口。其繁荣昌盛之势,在中亚一带是受人仰视的。

        奇怪的是,繁荣几千年的象雄、古格,在阿里高原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它的历史、文字甚至宗教都不翼而飞,连研究考证都很难获得一些可靠的材料,这真是一个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