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桑桑 措勤 改则 革吉的浪漫之旅 (2 / 9)
“大家快来看这块!”我惊呼道。
大家都围了过来,仔细观之,大加赞叹。
“好呀!好!这个确实好!”日本的山田先生脱口而出。
“这块玛尼石雕刻,最少也有1000年的历史,很有可能是唐宋时期的石刻。”考古学家侯先生仔细端详后兴奋地说道。
紧接着就是“咔嚓、咔嚓”一片拍照之声。此时虽下着细雨,但大家的注意力仍在玛尼石上。我初步估计了一下,这里的玛尼石刻共有30种之多,有度母像、菩萨像、佛塔像、动物图案,还有像穿着唐朝服装的卫士像等,可够办一个西藏西部石刻文物艺术展览。
夜幕已悄悄降临,可我们相机的闪光灯还在不停地闪动,直至天完全黑下来,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住地。
3月8日大清早,我们开车出发,途经马甲间歇喷泉,有幸观看了世界屋脊上的地热奇观。它可能是我国已知的较大的间歇喷泉之一,为一种特殊的地热显示活动。据推测,在地下热储量中有一定的蒸汽上移,当超过饱和度时,水蒸汽突然喷到地面,形成喷泉。当气体压力减弱时,即恢复平衡,停止喷发,如此往复不止,形成间歇喷泉。
该喷泉位于海拔5000米的拉嘎藏布江河源处,热区水温高达85℃至86℃的沸泉口近百个,其中有三处间歇期不同、喷发形成各异的间歇喷泉,在一个热区同时存在,蔚为壮观。其中最大的每天活动四次,高潮为中午的那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每当喷发时,泉口水柱上下翻腾数次后,突然腾空而起,高达10米至20米,直径达2米以上。无风时,水柱顶端气柱可高达40至50米。
喜看喷泉,只见水柱直插云霄,高达10余米,柱顶的蒸气翻滚腾跃,一浪接一浪。水柱时降时落,忽高忽低,壮观无比。观其多时,自己仿佛置身云雾之中,真有腾云驾雾之感。
这种地热显示。皆不是什么“神”造成的。从科学上讲,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热库。所储藏的热量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简单说来,地球表面之所以能形成局部的地热活动区。主要是:一、近代火山作用;二、近期岩浆活动;三、煤层或硫化物矿物体的氧化作用。
总之,温泉及其它强烈的地热显示区。均与区域性的地层断裂及次一级的断裂关系密切。西藏地区还在上升,因此,地热活动不会终止。
很早以来,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就认识到这种从地下涌出来的温泉,是消除疲劳、治疗疾病的良方之一。有时甚至把牲畜也赶进温泉里洗一洗、泡一泡,以消除寄生虫,使之长得膘肥体壮。水热区中含有不少硫、碱、硼、磋、钙、盐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也是可贵的矿产资源。地热作为一种巨大的能源,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观注。我国地大物博,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西藏地区,约占全国的1/3,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十分诱人!
当前,西藏地区因缺油少煤,加之交通不便,因此开发利用地热能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经多年地质勘探。82年已在拉萨市郊80公里的羊八井建成了2X3000千瓦的地热电站,已并网发电,为全区较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地热能源提供了初步的经验。根据西藏地热地质专家推算,各地区地热的发电潜力是:日喀则地区为16万千瓦,山南地区为8万千瓦,阿里地区为9.2万千瓦,那曲地区为2.7万千瓦,拉萨地区为4.7万千瓦,昌都地区为0.75万千瓦,总共发电潜力为40多万千瓦。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藏将为全国开发利用地热这种新能源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司机不停的催促下,众人才极不情愿地离开了马甲间喷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