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 魔童降世 (1 / 7)
记得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范进中举》吗?这篇文章出自清代长篇家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
当年十四五岁的年纪,对这篇里人间世事还不大明白。其它的也不大记得,只清楚的记得一个叫范进的中年秀才,失败了很多次之后,终于考上了举人,然而就在他考上举人的那一天,他突然精神失常疯了的故事。
那时候只是觉得,一个人读书读疯了,这样的情节挺荒诞。
直到成年之后的今天,当我翻遍浩罕的历史,重新去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却有着一种夹杂着惊愕的复杂心情。
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而令我诧异的是,对于“范进中举”这么荒唐的艺术,它确实源于生活,却低于生活,现实比“范进中举”更加奇幻。
人类群体是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曾国藩二十八岁鲤鱼跳龙门,一跃而站上了中层。无论他是靠他自己,还是他的成长环境给了他帮助,这都是曾国藩的命,可是更多读书人的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按照满清王朝抑制汉族士绅阶层的政策,曾国藩想爬上金字塔尖,以目前的经验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自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一直到曾国藩入翰林院时的道光朝,整整一百六十年,就没有出现过对满清皇权有任何威胁的人物,作为二等公民的汉族人,就更不要提了。
由此看来,曾国藩顶破天能干到军机大臣,极有可能干到六部尚书衔。这官职着实不小,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上去的。
然而即使是军机大臣、六部尚书,也只是连满清皇族的奴才都不如的汉臣,凭借这个名垂青史,就两个字——甭想。
可是历史是不受任何人控制的,一块巨大的垫脚石神不知鬼不觉的朝着曾国藩脚下奔来。这块垫脚石有多大,曾国藩就会站多高,真是曾国藩踩垫脚石,大大亦善。
曾国藩是考进了翰林院,可是考不上的人就多了。距离京城二千公里之外的广东省花县,就有那么两个人,参加科举考试都快考疯了。
这两个人同岁,比曾国藩小三岁,年龄相差不大,可是科举之路就天差地别了。当曾国藩做上从四品翰林院侍读的时候,这两位三十岁的学子,刚刚参加“乡试”落榜,这意味着,他们又一次与秀才无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