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翰林学子 (5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 翰林学子 (5 / 5)
        曾国藩一下子搞了这么多钱,想必今后的日子一定过得相当滋润了,答案是并不会。他进入翰林院之后,虽然荣誉等身,妥妥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毕竟他现在也就是个翰林院庶吉士,从七品官职,一年俸禄只有几十两银子,即使加上朝廷补贴,也就1000两银子。

        可是在京城里花销大啊,衣食住行样样要花银子,仆人差役一个都不能少,少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京官儿。另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拜访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这是“江湖规矩”,没人抬举,你就在那七品位置上呆一辈子吧。有句台词说的好:“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嘛!”他曾国藩如果不懂这些,他什么事也干不成。

        曾国藩在京城最初的十四年时间里,官儿虽然越做越大,大多数时间的日子却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入不敷出,一直闹饥荒。

        更让他伤脑筋的还不是财务压力,而是对家乡父母至亲的思念。由于京城距离湖南千里迢迢,那时候可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像他这种朝廷命官,总不能一骑红尘快马加鞭,跑回去看看家里的老人吧?那成何体统?

        如果他要回家探亲,至少得雇辆马车,不急不躁一路游回湖南老家,这样下来,一个来回,没有三两个月搞不成。皇帝能准你三个月的假?工作还干不干啦?置朝廷法度于何地?更何况一个来回得多少钱?曾国藩欠了一屁股债,他上哪儿扣搜这笔钱呢?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父亲曾麟书是顾全大局的人,虽然他们也思念为老曾家扬眉吐气的曾国藩,可是他们不想因为家里的事而影响了曾国藩的仕途。你就老实在京城做官吧,家里都挺好,不用你挂念,你把官做稳当了,做大了,就是对老曾家最大的贡献。

        于是曾国藩在京城为官十四年,恁是没见过自己至亲的祖父和父母一眼。

        1840年,当林则徐在广东将“禁烟”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北京翰林院里的从七品庶吉士曾国藩正在为“散馆考试”努力学习。这次考试关系到他的仕途,考的好,授翰林院编修或者翰林院检讨,继续留在天子脚下做京官;考不好,翰林院也别呆了,外派不知道哪个省做县令、学政之类的七品地方官。

        对于曾国藩自身而言,这次千年难得一遇的历史变革,此时与他没有什么关系。当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将鸦片烧的浓烟滚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时候,青年曾国藩仍然在为他的小京官而刻苦学习。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想到,这两个人有什么联系。一个已经名垂青史,一个还是个乳臭未干的翰林学子。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神奇,这两颗清末最耀眼的名星,在相同的时间与不同的空间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默默奋斗着。

        林则徐最大的成就,不在于他以一个汉人的身份干到了“钦差大臣”的权位,不在于他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清明形象,甚至也不在于他“*******,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爱国之心。而在于他一手主持的“虎门销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行动,垂范后世,必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瞻仰。

        公元1997年,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东百老汇街前端树立起了一座林则徐的铜像,以纪念世界禁毒先驱的丰功伟绩。

        那么曾国藩会以怎样的成绩,与林则徐并驾齐驱,成为清末另一颗名星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