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节 南京!南京! (1 / 10)
当奕经在浙东作战失利的奏折,摆在道光皇帝面前的时候,道光皇帝内心愤恨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闭上眼睛,抬起头靠在龙椅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此时此刻,他既对夷患茫然无措,又需要认认真真思考一翻。
自广东消烟以来,已有林则徐、伊里布、琦善、裕谦纷纷折戟东南,现在连自己的皇侄奕经,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人在战争之前都是自己的肱股之臣,国之栋梁,如果连他们都解决不了夷患,环顾朝堂,似乎也找不到比他们更优秀的人了。
似乎道光皇帝隐隐约约开始明白,再去治谁的罪,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道光帝内心愤恨,然而这次他却没有治奕经战败失职之罪。
1842年3月28日,道光帝再下圣旨,调盛京将军耆英“著驰驿前往浙江,署理杭州将军”,末了,道光帝又拿起御笔添了一句“伊里布著改发浙江军营效力”。
咦~,伊里布不是被革职查办了吗?道光帝突然来这一出是个什么意思呢?很显然,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道光帝也不得不有了些让步的苗头。
耆英还没有出京,道光帝的另一道圣旨又来了。道光皇帝思前想后,感觉耆英此次南下浙江,给他一个“杭州将军”恐怕还不足以服众,又加封他为“钦差大臣”。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这已经是道光帝派到浙江的第三位“钦差大臣了”,如果算上奕经,奕经虽然是“扬威将军”,但实际上他干的就是钦差大臣的活儿。伊里布、裕谦、奕经,那么耆英就是第四位“钦差大臣”了。
这么密集的派遣“钦差大臣”到同一个省份,在整个满清一朝,也是不多见的。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扒一扒这位新任“钦差大臣”耆英的底细。毕竟我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太久了,都期待着突然出现一位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给可恶的英国侵略者一记闷棍,解救“受苦受难”的浙江人民。
爱新觉罗·耆英,隶属于满洲正蓝旗,其先祖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就是他的得力干将,为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如果按照族谱算,耆英算是当朝皇叔。
到耆皇叔这一辈儿,虽然与清皇室血缘已经比较远了,但是靠着祖先的福荫,他混的还算不错的。由于大清最初是靠着宗亲起兵打天下的特殊情况,对于八旗子弟都是特殊照顾,耆皇叔一族作为皇族旁支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他不仅没有落魄到织席贩履之辈,甚至到了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1年,耆英已经混到了盛京将军,朝廷从一品大员的官职。
然而他虽然混的不错,但不是靠他自己的本事,主要还是他会投胎。
耆英身为“从一品”武职盛京将军,名字听着很威武,实际上清朝承平日久,耆英哪还打过什么仗呢?这盛京将军做的比文官还舒坦,怕是连战场上的人血都没见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