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节 南京!南京! (2 / 10)
这么轻轻一扒,耆英的底裤都被扒了个透心凉,初步判断他不像是能驾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不过他的出现是这段历史的必然,耆英在清末,乃至到了民国,在一项事业上,他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这项事业足以让他青史留名,此后数十年,凡是步他后尘的人物们,都将青史留名。
当然,这项事业并不是什么好事。
1842年4月15日,新任钦差大臣耆英带着戴罪之身的前任钦差大臣伊里布离开京城南下浙江,我们无法得知耆英此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一般情况下,能被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那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光宗耀祖,前途不可限量。可是此时伊里布和裕谦鲜红的例子就在眼前,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耆英要是聪明的话,应该先把后事料理好。很显然,这一趟钦差,九死一生。
不过,耆英这一趟钦差比前几任稍微幸运点,自从浙江巡抚刘韵珂上呈《十可虑》奏折之后,道光帝的态度也有了些变化。
在此之前,道光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对于从犄角旮旯里突然冒出来的英吉利人,别扯那没用的,干他就完了。然而时至今日,大清国库里的银子都快剿光了,英国人的气焰却越来越嚣张。道光帝隐隐约约感觉到,剿灭这条道儿好像行不通。
于是,在耆英南下之前的几天日子里,道光帝给他面授机宜,先和英吉利人打几个胜仗,再和他们谈吧。
这个任务看起来好像比之前简单的多了,哪怕打几个小胜仗也行啊,到时候谈判咱可以主动讨价还价不是?
然而实际上,这比之前剿灭“夷患”的任务还凶险。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都退了一步,如果连这点任务都完不成,几个小胜仗都打不下来,耆英还有何脸面再回京面圣呢?
这次耆英出京没有像之前的钦差那样,坐着轿子大摇大摆的出城门,比起奕经,耆英表现的要低调的多。他经过24天时间,就到达了杭州,这个速度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
耆英的到来,让奕经慌了神。他感觉到,皇帝虽然没有责怪他在浙东打了败仗,然而派一个钦差大臣来浙江压在他的头上,虽然皇帝嘴上没说,实际行动已经表现出对奕经的失望。
职场上的人都很清楚,当你搞不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BOSS委派另一个人过来做你的顶头上司,失落、受挫、惊慌、失措,反正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此时的奕经就是这种心情,他一连好几个晚上都辗转难眠。
国难当头,身为朝廷重臣,浙东前线主帅的奕经还在打小算盘,算计自身的利害得失,枉顾国家利益尊严,大清帝国用这样的人,既悲且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