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6 / 7)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语出《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化自杜甫“林花着雨燕脂落”,情调却没了杜诗的沉静,只有李煜特有的凄怆。
起句说“林花谢了春红”,无非见花落而伤春,只是个平常的意思,但“太匆匆”三字一出,情绪便陡然爆发出来。这正是“粗服乱头”的写法,平白如话,不假任何思索与雕琢,却胜过所有的精美修辞,也再难找出另外三个字来取代它们。写作从来不是要寻找最美丽的词语,而是要找到最恰当的词语,并将它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朝来”和“晚来”构成了修辞的力量,“无奈”不是凡夫俗子的无奈,而是一国之君的无奈——面对自然界的朝雨晚风对花儿的轮番摧残,面对命运的金戈铁马对孱弱者的无休无止的欺凌,纵使贵为帝王又能有几分还手之力呢?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林花着雨,凄美的样子令人迷醉,不知道还能有花儿重开、故人重来的时候吗?一切终归抵挡不住命运,所以花儿必定凋谢,江水必定东流,人生也必定被痛苦占满,“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扭转的事情啊。
李煜对江水东流自有一番特殊的感慨,因为金陵城下的长江一向都是南唐的天堑。他曾经相信无论北周也好,赵宋也罢,任凭有武将如云,谋臣如雨,总还没有南渡长江的本领。江水滔滔东流,曾经带给他的不是无休的愁烦,而是无限的安慰。
千军万马横渡长江,还要冲破南唐的江岸防线,在当时的确不啻痴人说梦,但谁想到人力终于可以胜天呢,更有谁想到完成这件不可能任务的竟然只是南唐的一介书生。没有人看得起这个名叫樊若水的书生,他是那样自负才华,却总也考不中科举,而一个没有功名的人注定不会有任何前途。虽说儿不嫌母丑,但一位母亲天然便会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儿子,一个政权却未见得天然就会无条件地爱自己的臣民。于是,在国家大义与个人发展的纠结里,樊若水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后者。
樊若水是一个有心人,看得出天下大势的枢纽。自此以后,他时而伪装成江边的钓徒,时而为江边的古刹营建工程,暗地里完成了采石矶一带的全部地形测绘,甚至丈量出当地江面的宽度。正是在樊若水这位总工程师的策划下,浮桥仅三日而成,不差尺寸,赵宋大将潘美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而对于李煜,这支大军的到来不啻从天而降,他那颗词人的心许久都不敢相信连滔滔东去的长江也“背叛”了自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的江水确实载满了太多的内容。
|10|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语出《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