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魂牵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 / 2)
9、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
离开鲁朗,一路上坡,我们来到了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垭口,这儿离林芝八一镇还有50公里。
色季拉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水系与帕龙藏布江水系的分水岭。色季拉山垭口是318上一个有名的观景台,从这儿一是可以观赏鲁朗林海,二是观赏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的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两座雪峰。从观景台到两座雪峰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所以无论是旅游大巴还是自驾游的车辆包括货车,都要在这儿作停留。对于由东往西从318进藏的车辆来说,色季拉山垭口是胜利在望的地理座标,过了这个雪山垭口,318基本就跨上坦途了,这令每一个汽车驾驶员都欢欣鼓舞;对于由西往东前往芒康、四川、云南的车辆,色季拉山垭口是踏上天险的门槛,它令每一个驾驶员都心生负担。所以西来东往的人们都要在这个垭口驻足下来。尽管南峰和加峰同时露身的机会少得可怜,除非你是一个被雪山之神眷顾的有福之人,不然很难碰上那样的人间奇境。雪山圣景固然难遇,但你可以观赏色季拉山遍地的杜鹃,观赏气势磅礴的鲁朗林海,调节自己的好心情,享受雅鲁藏布大峡谷暖湿气流带来的丰富的植物芬芳和藏东最壮观的高山林海的富氧。我们也停了下来,要看鲁朗林海的浩瀚,在这儿才是最佳选择。可林海越是浩瀚,我越为它面临的危机感到忧心。50年来,要不是318川藏线的艰难险阻,不要说一个鲁朗林海,十个鲁朗林海也早被砍光了。用不了几年,等川藏铁路一修通,不知这鲁朗林海会不会从青藏高原消失。我们为了发展经济,为了GDP,对资源的掠夺早就到了穷凶极恶的程度。等这鲁朗林海一消失,林海身边的加拉白垒雪峰的雪线必将急剧上升,加速冰雪消融,冰塌冰溃在所难免;等这鲁朗林海一消失,穿过雅鲁藏布峡谷的来自印度洋的暖流和水汽将大肆北进,它必将把温带气候再往北推移。由于刚下过雨,此时无论加拉白垒还是南迦巴瓦都被云雾罩住了大半个身。正因为在这儿有可能碰上一睹两座雪峰真容的机会,所以每个人都想碰碰运气,遗憾的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难以如愿——对那些没有机会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近距离接触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的旅者,这种遗憾将会刻骨铭心。对我来说,这种遗憾不算什么,因为前往大峡谷拜谒南迦巴瓦,是我西藏之旅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稍作停留便离开了观景台。
下午6点,到达八一镇。
八一镇是我们入藏以后经过的第一座地级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它位于尼洋河东岸的平坝上,城市虽然不算大,但城市规划井井有条,可惜民族特色过于淡化。
晚饭后在街上转了一圈,藏族文化在八一镇显得很薄弱。街上到外是汉装,店里播放着流行音乐。在芒康、左贡、波密遍街可见的康巴汉子、赶马人、朝圣者,在这儿少见。它仿佛是一座从内地空降到此的汉地城市。我为找藏甜茶馆在街上转了半天,走了几条街还没找到。咖啡、茶室、汉餐店倒不少,包括云南的过桥米线也有。
八一镇的历史我进藏前略知一二。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1960年初成立林芝专署。八一镇开初主要是由人民**建设的,它曾经是西藏的工业重镇,国家先后在这儿兴建了毛纺、电力、木材加工、造纸、建材、印刷等工业,加之这儿又是藏东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经济比较发达。这就使八一镇从开创之初就成为了一个移民城市,难怪当地人称它为小香港。加上近年来内地省市对八一镇的援建,八一镇城市建设成为了内地城市的一种翻版。建筑物外表涂脂抹粉式的穿衣戴帽,是一种十足的伪民族特色。好不容易在城市一角找到了一家甜茶馆,点了壶茶一边喝一边与藏族老板聊起来。从她口中我得知,当地藏族人的汉化程度较严重。西藏的小学实行汉藏双语教学,八一镇的藏族孩子学习藏文的积极性明显没有拉萨那边的孩子高,藏文成绩明显不如拉萨的孩子,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不及藏西地区。这说明这座城市日益严重的汉化,已经不仅仅是它的城市建设了。
本以为八一镇的老城区多少会有一点拉萨八廓街似的特色,哪怕是一条石板街,街头的一座煨桑炉,几家正宗的藏族甜茶馆;结果去转了一圈后很失望。在繁华的老城区,那些街道看上去就像上海的弄堂。
回到旅店,早早睡下。
9月14日一早,我们踏上了前往大峡谷的行程。
八一镇到大峡谷派镇旅游接待中心120公里,途中要经过林芝机场。我们的车子一驶出城区,一座漂亮的公路桥梦幻般出现在尼洋河上。在桥头一个视线开阔的地方我把车停下,拿起照相机爬上车顶行李架。只见宽阔的谷地上,尼洋河像一滩泼在地上的水银,散漫地漫无边际地流淌,朝阳像金铂一样镀在河上。尼洋河被当地人称为神女河,在八一镇,神女把她飘曳的长发分成了无数的辫子,让它们耷在乳白色的河床上。神女之河用她的发辫编织出一幅幅地毯铺展在天地间,一条条辫子之间拱露出一块块沙洲,沙洲的图案丰富极了。一幅巨大的观音菩萨画像背朝西域,面向东方,坦坦地仰卧在河床上。菩萨那对柳叶形的美眸,充满慈爱地注视着东方;菩萨胸前有一个银钵,钵中装满了圣水。菩萨举起她的右臂,用五个修长的指头把钵中的圣水轻轻醮起,弹向大地,弹向东方,分明在为每一辆从318入藏的车辆进行洗礼,进行祝福。菩萨金袍上的飘带飘荡在河床上,一直飘到南方山谷的尽头。那儿该是尼洋河与雅鲁藏布的交汇处,只是我看不见而已。一想到雅鲁藏布这条从学生时代就让我梦寐以求的大江,我止不住有些兴奋。那条从小学时代就以《洗衣歌》的旋律挂在我嘴上的雅鲁藏布江就要出现在我面前了,在江畔我能看见身穿长袍的藏族姑娘在洗衣么?我能看见牧羊女在雅江两岸挥动她手中长长的牧鞭么?
尼洋河发源于5000多米高的米拉山。米拉山藏语称“甲格江宗”,意为“神女的眼泪”。尼洋河从米拉山一路向东流淌,一路接纳了娘曲、巴松错河等十多条雪山融泉,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这些雪山多是雌性的,每一座冰山的融泉在藏族人眼中,都是冰山流下的眼泪。所以尼洋河又被称为“神女的泪河”。这条神女的泪河从米拉山来到八一镇,完成了她对十多条冰山融泉的收纳。八一镇宽阔的谷地,成了这条泪河聚会的舞台,每一滴泪水都在这儿充分展示了她们对大地的一往深情,所以神女才会用它的泪痕绘出一幅菩萨的画像,祝福天地,祝福人类,祝福从318走过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带着这种祝福,我驶上公路桥。
车子来到尼洋河西岸桥头,这儿设有一道关卡,我们被交警拦了下来。原来,每辆前往林芝机场方向的汽车都必须进行登记,领取车辆行驶限时单。八一镇到林芝机场54公里,限时50分钟后到达。这是我入藏以来第一次领取限时单。在318川藏线上,除了在拉萨市郊,你很难碰到警察测速,也很少见交通监控摄像头,但你会一次次碰到公安交警的关卡,除了检察驾驶员的**、**、行车证并复印留档,乘客也得出示**。从林芝开始往西南行驶的车辆,得过一道道关卡,一次次领取限时单。你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前到达前方站点就会被处罚,提前到达的时间越多处罚越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车辆都会提前到达规定的站点,所以当车辆来到离站点关卡几百米处,只得纷纷停下车磨时间,等到了规定时间再通过关卡检查站。6460没有一次提前到达规定的站点,倒不是它跑得太慢,而是一路上我要看的景点太多了,我不断停车,不断拍照。在有的景点灵感一来,还要掏出笔记本记上几笔。眼下也是这样,由于车子行驶在尼洋河右岸,神女泪河那旖旎的风光时时出现在我左侧,她金色的河滩就在车旁,河滩上的树就在车窗外。紧挨着菩萨金袍上的飘带,我们走一段,停一阵,不断把神女的泪河摄入镜头,摄入心中。
从八一镇到林芝机场(雅鲁藏布江大桥)54公里,全程柏油路,限时50分钟后才准到达,平均时速不到60公里。我到达雅鲁藏布江大桥站点时已超(延)时40分钟,以至于连交警都抬起头来看看我,有些不解地说道:“你开了一个半小时?”。我说:“我一路看风景。今天还算走得快了。”交警看看6460的牌照:“云南来的。”我说:“是啊。云南来的车多么?”他说:“有。不算多。”他又看了6460一眼:“车子改装得不错。”我说:“谢谢!”他说:“注意安全。桥上不准停车,祝你旅途愉快。”
车子驶上雅江大桥。这是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十分气派。桥下就是雅鲁藏布江,我想停车拍照又心有余悸,只好老老实实驶过桥。过了机场不久,路边出现了一处观景台,赶紧把车开上去。观景台视线开阔,尼洋河与雅江的交汇处举目可见。雅江上出现一片片沙洲,有的沙洲高高隆起,形成了一座座岛屿;有的沙洲生长着树,有的树紧紧贴在水边。每一棵树的树冠都那样浑圆,丰茂的枝叶给雅江撑起一把把绿伞。我赶紧下车,背着相机爬上车顶。放眼四野,雅江是这样宽阔,河岸呈台状叠起,那分明是雅江的双臂。两岸的大山纷纷挤向雅江欲把它劫持,可雅江的臂膀是这么有力,它往两边一推,便把两岸的大山推得远远的,让雅江水坦坦地躺在开阔的河床上,缓缓地流淌,一副悠闲的姿态。空旷的河谷里出现了稀落的村舍,村舍被树林环绕着。村舍屋顶上插着经幡。村外的草场上撒着一群群牛羊,我想寻找放牧人,便用相机在牛羊出没的山野扫视,镜头中没出现牧人的身影。我把镜头扫向江边,想寻找背水或洗衣的藏女,可江边只见牛羊在喝水,没有洗衣的藏女。我正为此感到有些遗憾时,空旷的河谷里传来一阵缥缈的无字歌,嗓音很尖,只有藏女才可能拥有这样纯真的原生态歌喉。它是由机器播放的么?我细细听辩,不像机器播放的。若是由机器播放的,得要多大功率的音响啊。那么是由人清唱的?可人呢?仔细听辨,我也确定不了歌声源自哪个方位,只觉得它就发自雅江河谷。我举起相机往岸边的牧场地带搜索起来。
歌声虽然时断时续,但它始终存在,这一点是肯定的。在镜头中,我发现江边的羊群有些异样,它们在河岸上驻足下来,有的望着江水,有的望着彼岸,分明也在倾听那天籁。从羊群的反应看,那天籁应该是一首牧歌。在我的家乡,羊群或牛群是能够听懂牧歌的,尤其是主人唱的牧歌,有些牧歌调子本来就是呼唤它们的,牛羊们一听见调子就会聚到主人身边。畜通人性,这一点不管什么地域都是相同的。我仔细观察着羊群,它们继续站在河岸上,神情专注地听着那牧歌。难道说,那歌者不是它们的主人?或者它们分辨不出歌者的位置?或歌者是在江对岸?不久,那天籁便消失了,岸上的羊群又啃起地上的草。
我身后传来一阵汽车发动机的轰鸣,一辆旅游大巴来到了观景台,车上走下一群游客,有的对着雅江拍起照,有的走到6460面前,与它合影留念。几个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者见我高高站在车顶上拍照,他们仰起头看着我,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其中一个游客问我:“师傅,我可以上去拍张照么?”听他的口音,不是广东人就是香港人。我说:“对不起,车顶支不住重压。”他走开了。摄影者们在观景台上支起脚架。有人对着6460拍起照。老朱走到车前对我调侃道:“你干脆收费吧,不要让他们白照你的吉普。”我也调侃道:“好啊,我们可以挣点生活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