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 云上的“天路” (2 / 4)
车子驶入芒康县城。
芒康是滇藏线与川藏南线(318)的交汇点,214在这儿并入318后通称318。(214到邦达后才与318分道扬镳,前往昌都)。两条国道的交汇,使芒康成为了西藏东大门的第一座县城。城里车水马龙,很是热闹。宽敞的主街道两边全是装饰一新的藏式楼房,房屋底层是铺面,藏货汉货日用百货琳琅满目。一群群康巴汉子身着藏装,神情豪迈地漫步街头;一群群芒康女子服饰华丽,风韵迷人地走在街尾;一队马帮迎面走来,系在马颈上的铜铃撒下串串清脆的铃声。穿过芒康大街,6460来到了214与318的交叉口。交叉路口停着几辆风尘仆仆的越野车,牌照有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地的,车型有丰田4500、沙漠王子、路虎、路霸、大小切诺基、帕杰罗、途锐、帕拉丁,最次的也是长城哈弗、陆风X6。6460从这些豪车旁昂首挺胸泰然驶过,它彪悍的体形把豪车兄弟们一个个显得又低又矮。6460跟我一样,就喜欢这种一览众车矮的感觉。这种感觉于我是自1978年开大车时就形成了的。我之所以不喜欢轿车,首先就因为它又低又矮,人坐上去跟坐在地上差不多。豪车司机们一个个从车窗里伸出头来仰视6460。6460一个右转弯,潇洒地把那些仰视它的目光抛在了背后。踏上318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情一阵激动。我提醒自己,艰难的行程开始了!
318国道东起上海人民广场,它一路向西横穿整个中国南方,终点为西藏与尼泊尔的交界——樟木口岸,全长5476公里,主要分为三段,其中成都至拉萨段为川藏南线,拉萨至樟木段属中尼公路。318跨越296个城镇,海拔落差超过5000米,包括了中国几乎所有地质地貌,是中国70多条国道干线中最长的一条,也是世界上最为艰险的公路之一,其中以318川藏线为最。
由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隆起,这就导致了川藏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连续不断。再加山高坡陡,暴雨、暴雪危害不断,汽车在这条路上行驶,常常因泥石流暴发把公路前后堵塞,进退无路,只能等待救援。更可怕的是,道路可能发生整体滑坡,使汽车和公路一起滑入山谷,尸骨无存!因此,318上的川藏线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但它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美丽的公路。它不仅是中国的景观大道,也是世界的景观大道。
318最艰险的路段主要集中在三江流域,也就是芒康——左贡——八宿——通麦这一带。在这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由北向南滚滚奔流,它们在高高隆起的横断山中切割出三条万丈峡谷。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和芒康三条山脉与三条大江并列纵横南北,三江的河谷落差达几千米。世上几乎所有的山型:浑圆的、舒缓的、雄峻的、陡峭的、狰狞的、松垮的、破败的和奇形怪状的山都集中在这儿了。三条大江与几大山脉由北向南成“川”字排列。而318则是由东向西,这样一来,它就得从众多的山脉和三条大江上拦腰跨越。公路不是天桥,它不可能飞架于群山之上。公路是大地身上的动脉,它只有紧贴着大地去跨越高山峡谷。于是,“之”字型的盘山陡路成了它最基本的常态,那路有时不得不修在陡立的山壁和悬崖上,成了挂壁公路。路基内侧是高齐云天的松散的高坡,路基外侧是万丈深谷,深谷的腰间云絮朵朵,车子行驶在山谷中,时而被云层湮没,时而被云层抬升。在云上行驶的车辆,犹如在天上飞行的飞机。在这样的“天路”上行车,还要面对变幻无常的气候环境,*****、冰雹、飞雪说来就来。泥泞烂路、冰雪路面时有出现。在这样的“天路”上,大车小车你来我往,会车成了一个大难题,搞不好,有的车辆就会坠落深谷。眼下,我们就要驶入最艰难的路段。我打起精神,挺起腰板,以最佳状态作好迎战“天路”的准备。
车子不久就开始上拉乌山坡,全是土路,一道道“之”字形的山路上排满了机动车,发动机的轰鸣响彻大地,车子掀起的巨大尘埃横扫山野,黄尘使路边的树木和荆棘糊上了厚厚一层灰。山坡上撒着一群群牛羊,坡上的草明明被它们啃秃了,也不见它们溜到路边来吃被尘埃糟蹋得灰头灰脸的草。西藏的牛羊是在世间最美的牧场上长大的,它们不欢迎公路深入草原牧场。这样灰的路段上,即使长满了牧草与格桑花,它们也不愿前来啃食。我们跨过一道垭口,318舒展开身子向草原伸延。
来到一片高山谷地,318本来是从谷地右侧的山坡上通过,但在谷地与山坡的交汇处,318被设置了路障禁止通行,原因是山坡路段正在施工。我们只得按指示牌驶向山谷便道。
一进山谷到处是泥泞,一条破碎的河流毫无规则地散流在谷地上,谷地因此变成了湿地,一塘塘泥水在草丛中若隐若现。便道虽然是用石块铺设的,但它早就被烂泥缠身,成了一条超级烂路。
进入便道才几百米,前方路段便被大卡车给压陷了,幸好有作业车在解难,自卸车把一车牛头大的石头倒在陷落处。一台挖机伸出长长的钢爪,把堆在一起的石块一一扒平。趁阻车的工夫,我拉开车门,踏着叶子板爬到车顶上往前探望。这一望使我的心凉了大半!几里长的山谷烂路上排着上百辆汽车,长长的车队像一条垂死的巨龙在艰难地往前挪动,此起彼伏的发动机声响彻山谷,弥漫的油烟浓如雾霭,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我沮丧地回到驾驶室,拿出从曲孜卡带来的藏饼当中餐,与老朱老李一块吃起来。
车子终于挪动了,便道在车轮的碾压下隐隐发颤,从石头缝中渗出的泥浆很快就把新垫的石块变成了泥石。在一道凸起的路基上,我下车把前轮离合器连接上,作好使用四驱的准备。便道右侧的高坡上,318被挖得千疮百孔,有的地方在修涵洞,有的地方在砌挡墙。从山坡上流下一条条小溪,每到小溪与便道的交叉处,筑路工人们就在便道上留出一道“U”型的槽让溪流通过。凡是过槽的地方,路面都铺得宽一些,那是为了让车子便于“骑”着过槽。我拉起操纵杆把四驱连接上,越过一道道槽。尽管6460每次过槽都是采用“骑”行,但过较深的一道槽时,位于尾部的油箱还是被石头蹭了两次。一过了槽我就停车检查油箱,还好,被蹭的是油箱护板,护板被重重刮出了两道痕。要是原装油箱的话,这一蹭非要它通不可!现在的油箱用的是3mm厚的钢板,底部垫着衬皮,加装了护板。这一蹭说明,6460的离去角还不够大,原因是油箱的厚度做得太大了,原车的油箱只能装70升,现在的油箱能装170升!为多装油而减小了离去角,这就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比起庄稼汉似的6460,好多豪车可惨了,它们有的前保险杆被蹭坏甚至被蹭掉下来,有的把发动机油底壳磕裂或磕通了。车身踏板被砸弯砸坏的为数不少。如此惨状使一些底盘不高的SUV望而怯步,它们要想避开烂路,就只有让大货车来背了。等着背车的大货车路边就有,它们有的已经把车屁股凑到土坎上,求救车直接开进大车车箱里就可以了,大车会把你背过烂路去。如果你的车已经坏在便道上移动不了,那也无妨,吊车会把它吊进大货车车箱,只要你不在乎花多少银子。
便道上移动的每一台车都在不断的颠簸中扭着秧歌,那些老大八大的卡车更是有如一座座摇晃的岩石,听得见他们的骨架在扭动中发出痛苦的呻吟。6460的钢板弹簧是军用的,改装时又作了添加。按理,由于悬挂加硬了,车子应该比较颠簸,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这可能是6460经过改装后增加了200公斤重量的缘故,行驶中的6460尽管也扭秧歌,但它的底盘和整个车架都无任何异响,颠簸程度也使人承受得了。来自JEEP血统的4支万里路减震器也比单阻尼的原车减震器强多了,它坚韧的支撑力把许多颠簸都吸收掉了,这一点令我喜出望外!占着6460扎实的底盘和硬朗的悬挂,我在有条件的地方超了好几台萎缩不前的车。
前面有台越野车又被陷住了,路因此被堵住。我下去一看,原来便道上又出现了一道“U”型槽,越野车被陷在槽中,四个轮子都快被浓稠的泥浆淹没了。前面的大车司机正在把一条钢绳往越野车上挂。还好,大车把越野车拖出了泥塘。轮到我前面的越野车过沟了,它担心自己过不去,停在一旁打主意。我驶到槽前,估计6460过得去。前方漫长的318线上,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沟沟坎坎,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泥滩,假如过这样的沟也得请人拖车,那我的西藏之行得付多少拖车费啊!6460必须过去!我再次拉起操纵杆,把四驱连接上。我紧握方向盘,用1档让车子缓缓骑行进泥塘。前轮驶入泥塘的瞬间,我稍加油门,6460低着头往前闯,前保险杆在泥塘上推出一道泥浪。6460很快就抬起头,保险杆把泥浪“哗”地推到了沟坡上,这时我加大了油门,6460昂起头,一声怒吼往沟埂上攀,车头顶起的泥浪飞将起来,有的溅到了引擎盖上。“嗡”——6460像头牦牛稳稳越过了沟槽……
几里长的超级烂路就要被我抛在身后。前方几台大车在会车。几台甲壳虫老爷车出现在路边,在这荒山野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老爷车?它们姣小的身影与这恶劣的路况显得格格不入。他们难道是从天上飞来的?还是用大卡车运来的?趁在堵车,我下车前去看个究竟。
这是几辆雪铁龙老爷车,白色的车身上贴满了鲜艳的车贴,看上去就像卡通车,活泼又可爱。驾车人全是些华发碧眼的外国老头。原来这是一个车队,人家有开道的警车、拖车和后勤供给车,还有两辆越野车相随。我往一辆甲壳虫驾驶室里瞄了几眼,车子是四驱的,仪表台很简单,车内加装了防滚架,车轮很窄,轴距很短,底盘很高,难怪过得了这样的烂路。有一辆甲壳虫显然出现了故障,它被拖车载着。前方的大车还在会车,几个华发碧眼的老头子(显然是甲壳虫车队的司机)正在掀着路边的几块大石头。石头被掀开了,路面宽了一些,对头的大卡车后退了几步,此方的大卡车得以顺利通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