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崤山兵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0章 崤山兵败
        躲过一劫的郑国,危险还在后面。弱国没有未来,历史拼得是团体,不是个人。

        晋文公死了,郑国看到两个敌人已去其一,认为有机可乘。一个郑国人向秦出卖秦国,称自己拿着郑国城门的钥匙,可以偷袭获得成功。

        秦穆公毕竟是秦穆公,没有偏听偏信,征求蹇叔、百里奚的意见。这两个人一听就拒绝了这种做法。拒绝的理由有两条:秦郑不接壤,中间隔着好几个国家,千里偷袭,很难成功;郑国有人向我们泄密,也难免我们有人向郑国泄密。其实就一条,不保密就不保准。

        有疑虑是有疑虑,秦穆公这次很坚决,必须出兵。估计是上次上了郑国的当,心里有一只愤怒的小鸟。

        情绪是最可怕的,不能正确的看世界。秦穆公被愤怒迷住了心,死要面子真害人,结局不妙。

        领兵出征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

        蹇叔、百里奚一半是想再努力劝谏,一半是担忧儿子。兵发当天,哭着送行。要面子的秦穆公依旧是维持面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痛哭送行,不祥之兆,简直就是动摇军心。于是很不高兴,怒斥两人。

        \"我发兵之际,哭哭啼啼,不是吉兆,影响军心,是何居心?\"

        秦穆公还是英明的,没有因为面子和愤怒乱杀人,而是问原因。

        蹇叔和百里奚也是聪明的,没有站在臣子角度,而是站在年迈老人的角度述说,说什么不敢影响军心,而是因年迈,看孩子远行,一旦回来晚了,相见很难之类的话。

        高,实在是高。用心良苦的两位优秀政治家作法高明,但是再高明的策略达不到目的也是无用。

        他们互略了领袖的决心,最后的努力显然没有成功。两人不甘心,退下后,偷偷告诉儿子,此次出兵凶险,郑国是有备而来,又占据地理优势,千里奔袭,你们没有大后方,如果被打败,必定是在殽山(河南洛宁)险隘之处,一定要注意。

        一切都有预兆。

        秦军东进,经过晋地,路过周王城的北门。周王孙满判断,秦军无礼,不败才怪。看吧,周王室在晋国旁边的地盘上,能够知晓大军的行动,别人自然也能知道。周王室也不是没有能人,从大军的出发点就已经知道了行动的结局。礼,应该是大家认同的行为规则,谁违反了都要遭受反击。因为大家都会趁火打劫,站在道义高度上出手是应该的。

        秦穆公不知道王孙满的判断,孟明视他们知不知道无所谓,王命难违,继续走。奇怪的是迁哥咋知道的,里面有没有人为因素?

        事情仍在发展,走到了滑(周王室同姓宗亲,很小,位于河南偃师县缑氏镇,被晋国灭了,现在是晋国的地盘),遇到郑国商人弘高,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事件发生了。事件是偶然的,忠诚是必然的,这样的人和事总让人感怀,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

        弘高是个牛贩子,的的道道的小人物,也不太富裕,勉强算得上中产阶级,却很精明,最重要的是有爱国情怀。遇到孟明视他们的时候,他正赶着12头牛去贩卖。一般人的心思,遇到军队,能躲则躲,绝不多事,普通老百姓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孟明视也绝不会节外生枝,为了12头牛惹出事端来。可弘高显然不是一般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不仅不躲,反而迎上前去,主动献上牛,并言之凿凿的说,郑国国君早已知道秦国派兵攻打,加强守备,以逸待劳,特地派我献上12头牛犒赏士兵,最好握手言和,罢兵班师,大家还是好朋友。言外之意,你们偷偷过来的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又没有后方,以逸待劳,后果不妙,还是回去吧!

        孟明视他们一看千里偷袭失败,继续攻打,得不偿失。但兴师动众出来一趟,什么也没干就回去不好交待,三人一商量,正好走到滑,索性干掉滑好了。倒霉的滑,躺着中枪,势力弱,就要受气。小小的滑,无所谓,可人家有背景。原来周天子封的小小滑国,现在已经是晋国的一部分了。拿下滑,就是打晋国的脸。孟明视他们也是年轻,没事找事,你是出来打郑国的,不是打滑的,节外生枝,必有祸端。何况人家偷袭郑国,必经晋国,人家晋国没有干涉,已经是够意思了。现在反过来咬人家一口,忒不地道。三个年轻人惹下了天大的祸事。

        晋国这时候在干啥?忙着办丧事。晋文公死了,他的儿子晋襄公在举行仪式,等着埋葬老爹。听说滑被欺负了,怒火中烧,秦军欺人太甚,秦晋当年说好的一块儿打郑国,中间秦国放了鸽子,现在自己想吃独食没吃成,反而扭头咬了自己一口,孰可忍孰不可忍。年轻人不会记得上辈的恩情,头脑一热,敢不给我面子,竟然趁人之危(国丧)下黑手,揍他丫的。

        晋襄公穿上黑色的丧服,举哀兵,就在殽山设伏,一举击溃秦军,一个也没跑,还俘获三名首领。可见晋国的势力,要不是一直内讧,早就成老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胆子小,不敢杀孟明视他们,怕秦国报负;也或许想以此为筹码和秦国谈判,获得利益。幸运的孟明视三人暂时没有被杀。

        这时候,救兵来了。还记得原来晋怀公子圉留在秦国的老婆吗?就是后来又改嫁晋文公的那位!这次可是跟着回晋国了。眼光真可以,秦国有能人!秦穆公当年的一步棋终于发挥了作用。这个能人嫁给晋文公后叫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现在已经混成晋国的太后了,太后自然是有发言权的。历史总是有渊源的,一饮一啄,有因有果。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世故总是在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没有人情,事情就简单了,也就不会充满故事性。

        娘家人毕竟是娘家人,现在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居然找到晋襄公说什么秦穆公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没有完成任务,还不听招呼,惹下大祸。不如还给秦国,借秦穆公的手杀了这三人,也以免惹得秦穆公不高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又居然,晋襄公答应了,既然已经出手就不要留手,这是几个意思?

        好人不好当呀!以后会后悔的。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生是悲惨的,随波逐流看青山,青山依旧在,江湖人已老。晋文公死后,晋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强人政治左右了一个国家的地位,没有超出常人的战略眼光,一个国家的道路必定是曲折的,不一定是光明的。晋襄公很失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