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 王位更迭
周穆王不仅武断,还喜欢周游。走一走,看一看,可以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天子出行,惊天动地,因此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导致国库空虚,经济上无法支持,捉襟见肘。王室也是要吃饭的,何况养了那么多人,更加重要的是还要端着架子,于是开支巨大,收入很少,收支不平衡。咋办?周共王的做法是卖地。全天下的地都分封了,周王室自然拥有的最多,可再多也经不起败家,慢慢的地越来越少,收入也越来越少,王室的力量更加削弱。
共王没干什么大事,共王时期却出了一个见识高明的女人,就是密康公的母亲。
密康公,密国(甘肃灵台县一带)的头,官很大了,属于宗亲,自己认为自己很厉害,因为自己经常能够跟在周共王的身边。
自己觉得自己厉害的人,往往是不够厉害的人。
有一天,密康公陪着周共王在皇城旁边的泾水上玩,很亲密的小伙伴!巧不巧的,来了三个美女,来投奔密康公。看来,密康公混的不赖,名声在外,能够自动吸引美女。但不巧的是,周共王在旁边,美女不是来找周共王的,很没面子。周共王不见得缺少美女,但缺少面子,尤其是当面打脸失去的面子。密康公很没有眼力架,丝毫不顾及周共王的感受,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傻就傻吧!好在还有一位特别有见识的母亲。密康公回家后,也不知道是他自己沾沾自喜认为美女不找周共王,而是找自己,还是有人告密。**知道了这件事,认为事情不妙,要求他赶紧把这三个美女献给周共王。知子莫若母,老太太知道密康公的缺点,语重心长的劝解了一番。兽,三只以上称之为群;人,三人以上称之为众;美女,三人以上称之为粲。周共王从不猎取三只以上的野兽,处理公事至少听取三个人以上的意见,嫔妃也从不找三个以上是一个家族的。粲是美好的事物,王都不享受,怕失去福分,你有什么资格享受呢?
一不小心,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小人物占有大福分是要倒霉的。
见识的母亲,愚笨的儿子。密康公愿意享受好处,不愿意放弃。结果,过了一年,周共王灭了密国,什么都没有啦。
面子有时候很重要,比命还重要哦!
周共王和密康公,一对亲密的小伙伴,合作演出了一场翻脸不认人的闹剧,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君臣反目、大打出手的剧目给严肃的历史增加了一点乐趣。
其实,周共王还是干了一些事情的,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是被迫的。因为国力虚弱,号召力也减弱,没有了四处征战的势力,外交上就开始收缩。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不诉诸武力,保持了相对的安定。因为战争少,军队不需要那么多,剩余的劳动力就促进了生产,再加上改变了“土地国有,分封臣下”的旧制度,实现了土地私有,原来开垦的私田纳入了统计范畴,可以拥有,但必须交税,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不重视军队建设,国力空虚,给了曾经的西戎一个可乘之机,趁机反叛,攻打西周领地。西周缺兵少将,根本来不及反应,叛军连续攻占十余座城池,兵锋直指西周都城镐京。周共王无奈紧急召集各路祝好勤王,经过一番苦战,终于缓解了镐京之危,击退了西戎,但是战争进一步家具了西周的危机,削弱了国家实力。
周共王去世,他的儿子周懿王上台了。周懿王在位期间,有些诸侯不服气,戎狄就不服气,凭啥你们占据好地盘还不好好干活,经常没事了就骚扰一下周王朝,周王朝拿戎狄没有什么办法,诸侯们更加看不起周王朝。周懿王的不作为,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感,慢慢的王室衰败,谁也拿他不当回事,还有伟大的诗人专门写诗来讽刺。
不过,周懿王还是能够掌握一定权力的,周王室说话还有一定的分量。公元前898年,周懿王二年的时候,北方的狄人达到了周人的龙兴之地岐山,抢财物、杀百姓,当地守军抵挡不住,有一次杀到了距离镐京很近的地方。这次,周王室反应很快,召集诸侯,发兵抗击,在陕西宝鸡凤翔县打败狄人,迫使狄人仓皇而逃。
奇怪的是狄人没有跑回老家,却越过太行山东去。估计,周军追击的比较急,来不及返回。即便如此,也应该向西方撤退,东方是周王室的控制地盘,反其道而行之,出乎意料。一旦进入周王室腹地就只能臣服,不能作为草原民族驰骋。深刻怀疑这股狄人是白狄,后来到了太行山东麓,几经周折创建了中山国。
要想让人尊敬,必须高人一等。
要想平淡一生,就是碌碌无为。
没有人能够躲过这一规律,大成就必须大付出,躺在床上不劳而获的想法的的确确是在做梦。
公元前932年,周懿王三年,出现了日食。不祥预兆让周懿王坐卧不安,始终有了阴影在心里盘旋。没有想着怎么把国家治理好,像武王一样们根本不管什么预兆,周懿王的选择是迁都,都城由镐京迁到西北的废丘(犬丘,现在陕西兴平县一带),重新命名为槐里。一个帝王的心思始终想依靠命运来治理天下,连命运都会抛弃。迁都是一件大事情,统治阶级内部肯定是不满意的,大家的根都在镐京,生活基础密切相连,迁都就是让自己和家人割裂,上班远了,十分不便,自然心里不高兴。矛盾出现了。公元前910年,周懿王终于死了,儿子没有接班,叔叔辟方即位,就是周孝王。按照接班的规定,应该是儿子接班,可儿子软弱,被叔叔趁机政变夺位。嫡长子接班制度是汲取教训大家约定成俗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接班制度,有效保障了王室的稳定,但周孝王的上位显然充满了不合时宜。迁哥没有更多的语言描述怎么上位,怎么执政,仅仅一笔带过,充满了神秘。相信周懿王的政治错误是很大的原因,对外作战的不利,对内迁都的影响,导致了上层人物的强烈不满,这个时候周孝王以长辈的身份站出来,宗族的力量发挥了大作用,顺利拿下了应该接班的周懿王的儿子燮。
周孝王想做事,就是继续打西戎。派谁呢?申侯。他的封国在现在的河南唐河县一带。他不愿意去打仗,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的祖上曾经有一个姑娘嫁到了西戎,生下了中潏(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祖先),中潏因为祖先的原因归顺了周朝。申侯也有个女儿嫁给了中潏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但是大骆还有一个庶长子非子。非子继承了秦人养马的老传统,养马养得很好,一次无意中遇到了周孝王,周孝王很喜欢他,便留他在周朝做了主管畜牧的大臣。申侯怕以后非子回国与自己的外孙抢夺继承权,因此想了一招,说,只要自己的外孙继承西戎,一切安宁,归顺周朝,不会打仗。结果,周懿王答应了,申侯办成了,非子还继续养马。
非子养马养的真好,被派往汧水和渭水一带养马,养了三年,成绩很突出,解决了周王室的大问题。因为西戎的马好,周王室的马不行,可马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生产物资。非子立了大功,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六年,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建立秦国,号称秦赢。
周孝王虽然打破了宗法制度,不合时宜的接班,但励精图治,做了很多事情。后世的儒家士人为了某种需要,故意掩盖了他的功绩,不愿意透露出继承事宜。因为他接班的事情不合乎后世的需要,悲哀的周孝王!
周孝王死了,诸侯们又立周懿王的儿子燮即位,就是周夷王。这个时候,西周的政治统治更加衰弱,诸侯们都不听招呼,互相之间还打打杀杀。公元年892年,周夷王三年,纪国位于齐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山东寿光一带,诬陷齐哀公,周夷王上当,将齐哀公亨杀。其实,齐国的扩张必须要灭掉纪国,纪国很小,得罪不起,就依靠鲁国一块抗衡齐国,打不过,可以用计谋。这样,借刀杀人,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周孝王在位仅仅八年,没有干成什么大事就与世长辞。
周夷王死了,他的儿子胡即位,就是周厉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