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穆王误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章 穆王误判
        满即位后称之为周穆王。经过周昭王的折腾,好多诸侯已经不把王室当回事了。周穆王很伤感,一个烂摊子,文武二王的经营时过境迁。他认为,国家的问题不是依靠武力征伐,强力平息矛盾,而是统计阶级内部出现了问题。于是任命伯燛(jiong)为太仆,作为身边人,传达自己的命令。因为责任重大,反复告诫伯燛要以国事为重,并专门向天下宣告了《燛命》,确立了伯燛的地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周穆王大胆启用伯燛,信任他,于是天下重新安宁。当时的政治制度设置的就是这样,用好一人,天下太平,用坏一人,天下不宁。周穆王还是比较英明的,知道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己所用,然而当时科举制度没有出现,举孝廉制度也没有出现,选人用人的机制还是靠关系推荐和自己的名声,这里面就掺了水分,谁也不清楚里面到底水有多深。不过,总是好的,有人才可用,总比没有好。虽然不知道伯燛干了什么大事,一句天下重新安宁就是极大的赞誉。

        人的欲望是永远不满足的,日子安稳了,觉得自己拳头硬了。感觉自己还行,周穆王就想干点轰轰烈烈的大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力量。这是武力治国的一种外在表现。秀肌肉总要有观众,打的对象是谁呀,是犬戎,就是周王朝的到后方游牧民族。为啥打犬戎呢?因为名义上不服从王道,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其实,在周文王时期已经被初步征服,依附周王朝,战斗力很强,但没有主动给周王朝添乱。不应该激化矛盾,想彻底征服也必须等待时机。可周穆王的想法显然与众不同。平心而论,想有所作为的周穆王也没有错。从周武王开始,一直在经营东方和东南,把姜太公放到齐国就是为了稳定东方局面。前任周昭王经营南方,虽然屡遭失败,但成功控制了一部分区域,也扩大了周王室的影响力。西方和北方的犬戎一直是心腹之患,周穆王经营西方和北方的战略思想没有错,错的是时机。

        这时候幕后走出来一个明白人,是祭国的一个头头,叫谋父,是周公旦的一个儿子,没有跟着父亲的鲁国混,自己在周朝京畿之地有一个小地盘。看来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否则没有封地的。

        虎父无犬子,谋父劝谏周穆王,是西周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念,对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青史留名,被迁哥大书特书了一长段。这个理念影响很深,直到今天依旧是中华民族外交政策的一个借鉴。

        谋父说了几条建议:一是合作不需要武力,需要友谊。每个小诸侯国存在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肯定是拥有一定的资本和支持,如果能够干掉,迅速拿下。不能干掉,只能当做小弟,要依靠友谊来获取支持。二是拳头没有打出来的时候是最硬的,起码别人认为。当老大一定要拳头硬,但不要轻易打架。拳头硬不仅要真的很硬,而且要让小兄弟们都知道很硬。大家知道你厉害,谁都不敢惹你,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就能一直保持自己老大的地位,除非你不需要他。自己的拳头还不够硬的时候,没事想吓唬对方,结果真的打起来,自己没赢,自己的地位就不保,至少威胁力大减。三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拳头更硬,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要努力发展生产,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有了悬殊的力量对比的时候才是亮出硬拳头的时候。政治、经济上的准备才是军事的基础。战斗仅仅是一场亮相,最主要的是积累,日常默默无闻的积累。相信周王朝的先人一定是把推翻殷商,建立周朝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才露出锋利的牙齿。四是有时理想比实干更重要。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尤其是当大部分人拥有同一种精神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改造力量。教育民众是很必要的。谁忽视了民众的教育,谁就失去了民众。大家都和你一块打犬戎,相信犬戎没有还手之力,就怕大家不跟着你干,你就危险了。五是要始终站在道义上。道义是虚的,也是实的。道义在人们的心中,谁违背了道义,谁就违背了良心,谁也就失去了民心。我们不是为了推翻殷商,而是为民除害,这就是道义。现在犬戎没有惹你,而且名义上依附你,轻易打,没有理由,就不能服众,甚至人人自危。六是分而治之。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管理职责、权限和义务。谁越界了,谁就挨揍。这样,就形成了互相监督和制约的机制。这是规矩,是创立游戏规则,自己创立的游戏规则自己说了算,比打架更重要。七是打架不仅仅是技术,还是艺术。犯错必罚,但不一定要揍他。因为有时候你不一定能打过他,也不一定打赢了就是好事。架少打,但一定要有打架的准备,还必须要有打大架的准备。谴责、谴责、再谴责,大家都知道对方错了,应该打他的时候,对方先失去了士气,自己也赢得了支持。架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要轻易打,打就要打得漂亮,一击必杀。

        周穆王不听,也不考虑那么多,执意派兵。公元前964年,周穆王十四年,第一次西征,结果没有胜利,为了不太丢面子,猎杀了四只白鹿和四只白狼回来了。荒服的诸侯国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周王朝有心想干掉其他国家,反正自己远无所谓;结果势力又不够大,不能对自己产生威胁,就不用巴结他了。所以都不来和他交往了,进贡的事也没了,严重影响了周王朝的声誉。

        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打得啪啪的。知道打不赢就不要轻易开战,打不赢也要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不过,周穆王的台阶太小,不能很好的全身而退,即便找一个打猎的理由,好歹也得收获颇丰才好,仅仅用8只猎物来忽悠大家,实在是有失身份,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结果很显然。丢了面子,还失去了里子。在当时的周王朝看来,自己是老大,在诸侯大佬们看来,你仅仅是老大。大家不是你的下属,而是你的合作伙伴。今天可以合作,明天也可以不合作。

        周穆王的悲哀在于认不清现实,也看不清自己。

        不过,周穆王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名声。

        后来,周穆王二次出兵,俘获犬戎五王,大获全胜,把一部分戎人迁到了太原(不是现在的山西太原,而是甘肃镇原一带)。战争胜利了,可是战争的创伤依旧。戎人失败了,但是没有被打残,失败的戎人不断发展,终究会成为周人的心腹之患。

        随后,西征昆仑,东伐徐国,第周王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周穆王详细的确定了刑法,是对当时规范人们的行为确立了准则,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不过当时的判案很简单,观察法,就是看一个人的表现来判断对错。轻度的刑法、明确的条文,尤其是取证要从众,审讯要有据奠定了刑法的基础。

        刑法是一个国家保持健康的必要的医疗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做事的依据,人心安定下来。

        周穆王在位55年去世了,死不奇怪,在位50年去世真的很奇怪!

        前面说过,他爹周昭王去世的时候,周穆王满已经50岁了。就是说周穆王即位的时候50岁,在位55年,卒年105岁。那时候的人寿命都很长吗?估计当时的营养也跟不上,即便是王,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条件,活那么大的岁数。如果是真的,只有一种可能,人的寿命是下降的,前人的基因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周穆王谢幕,儿子共王即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