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治水冀州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治水冀州 (1 / 2)
        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估计是先解决都城附近的洪水隐患,让帝舜放心,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这也是一种政治策略,先给帝舜示好,表示忠心和服从,同时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治水的效果。再者,冀州在天下水患的重要部位,重点部位着重解决。冀州是九州之首,拿下了冀州,就全天下都稳定了。

        大禹不管怎么想的,活必须得干,否则他爹的结局就是他未来的结局。

        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

        不一样的方法才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走过山,走过水,大禹不是在玩,在用命拼搏一个未来。

        洪水肆虐,人们肯定也有存身之地,不过良田都给了老龙王,剩下的高地肯定不适合耕种。治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北方的水很多,南方的水更不用说,泽国汪洋,西北造山运动的隆起,大量的水向东南倾斜而下,没有约束,大禹的使命就是约束住四泄的水,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轨迹走,什么样的轨迹无所谓,只要约束住,不随便使性子决口。

        走遍千山万水,大禹发现了山水之间的关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要点。

        冀州的治理顺序是壶口——梁山——岐山——太原——岳阳——覃怀——漳水。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冀州位于西边的河——雍河以东,南面的河——豫河以北,东边的河——兖河以西。河水的名字就是州的名字,这绝对不是巧合,应该是河水的名字在前,按照河水的名字命名九州。

        再接着看治水的地方。壶口,当年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山西临汾市吉县西南黄河河道上,大家都知道的叫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应该就是当时治水时确定的泄水通道,因为落差形成了瀑布。不同的是当年是为了活命,现在是为了旅游。相信大禹没有心情看瀑布,不过是把准备让洪水通过的地方凿低引流。

        说起来简单,难的是首先怎么确定开凿地点。

        梁山,临黄河河道,在山西河津的西面,陕西韩城东北九十里的龙门山的南山。

        岐山,临黄河河道,在山西永济之北、临猗临晋镇之西,陕西渭南市合阳之东。

        太原,位于中条山以北、太岳山和吕梁山南脉以南、横卧在晋西南的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之中,是一块较大的平坦地带。

        岳阳,指山西太岳山以南的大片地区。阳是南面的意思,不是现在的岳阳。

        覃怀,即汉河内郡怀县境,在河南洛阳孟津东北、太行山之南、山西沁水之东、河南林州淇水河之西,当即今河南焦作武陟、沁阳、修武一带。

        漳水,有南北两条,《水经注》所记载的为北漳水,并分为浊漳水和清漳水。北方一条为卫河支流,源出山西长治市长子县西南,流经山西长治市襄垣县、黎城县,自西向东横行,到河南安阳市林州、河北邯郸市涉县之间。周时在今河北肥乡、曲周二县间注入古黄河。其后迭经入河入海的变迁,今漳水至河北大名合于卫河以通运河。著名的红旗渠水利工程和西门豹治水就属于这条河。另一条在湖北境内,发源于南漳县三景庄,流经远安、荆门,于当阳市两河口与沮河汇流为沮漳河再经枝江、荆州区于沙市注入长江,位于襄樊、荆门、宜昌三地市交汇处。这里是指北漳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