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天下九州 (1 / 2)
大禹走遍全国,就是在调查研究,相信他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有洪水。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要知道,在鲧治水之前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洪水,否则人们就不会居住在此。水不会凭空产生。
要解决问题,先要找到问题的来源。
想必是黄河浩浩荡荡,突然在某个部位因为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原,亦或许是天降暴雨,连绵不断,因致使原来的河流堤坝突然崩溃,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要知道,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会,也不知道每年去疏通河道和修固堤坝的。缺口一开,大量洪水倾斜而下,改变了原来的水道,造成了灾害。
要想解决,就得了解。
办法不外乎就是分流。
因为水太多。
鲧的死告诉他,现有的条件挡不住。
既然水多是原因,那就减少。减少的办法就是分流,分流的办法就是疏导,疏导的办法就是在附近多修洼地和河道,从而形成湖泊和小河。
因为有高差,还要阶梯式的不断地分层次修。那么,问一个问题,治水是从上游开始,还是从下游开始呢?当然是下游,因为下游水势已减,上游水势太大,一冲即垮。或者分段式解决。这就是大禹的策略。
其实,就是想法把水排到海里去。
说了这么多,也是大禹治水前的准备工作。
冀州是九州之首,治水就先从这里开始。
大禹称帝的时候是公元前2070年,现在大禹还在治水,估计时间为公元前2083年左右,而小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传入中国,哪个时候还没有小麦。你看,大禹让伯夷教大家种水稻,可见水稻尚未大面积种植。所以农耕文明还在起步阶段,广阔的平原反而不适合居住。而四周封闭的山西和广阔的河北却是气候适合,不炎热,蚊虫就较少,凶猛的野兽也少。温带时候很适合居住,并且水源也丰富,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防守也便利。老祖宗选择在冀州发展也是有道理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艰难的积累,就没有精彩的瞬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