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赢在眼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赢在眼光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从长远处就开始为终极目标努力。

        安排副手伯益发放稻种,交给老百姓在低洼的地方引水种植。安排后稷平衡全国食物供给,缺少粮食的地方,就调拨产量有余的地方的粮食补充,让各位大佬境内的经济发展趋向一致。

        高,实在是高。

        伯益的父亲和帝尧一辈,都是蟜极一脉。后稷是帝喾的嫡长子,是帝尧的兄弟,也是蟜极一脉。而大禹和帝舜是昌意一脉的。重用这两个人,就是把帝尧的残留势力转化成为自己的力量。

        第一,让两个极为重要的副手搞农业生产,意味深长。

        一是不务正业。帝舜让这两个人来是配合大禹治水的,不是负责农业生产的。这简直阳奉阴违,是不合适的。估计大禹这里面做了工作。因为治水需要的民工比较多,人多了,吃饭就是问题,让出人的大佬自己带粮食来干活,心里肯定一百个不满意。何况,地主家也没有余粮,都不富裕,没有办法,征得帝舜的同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力开展开荒种田,彻底解决粮食不足的大问题。

        二是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吃饭问题,就赢得了老百姓的胃,也就赢得了老百姓的命。老百姓能不拥护大禹?这又是一个妙招。在已有的权力中衍生出另一个权力,并且是更大权力,这既是大禹的智慧。

        三是让副手都去抓生产。给了两个副手一个好差事,那时候就是最富有的部门,抓得是经济。这两个人感谢大禹,起码自己家里人都能吃饱饭吧。同时,把这两个人都支开了,等于没有掣肘的人啦。悄无声息的就把两个监军支开,还变成了自己人。大禹想干点别的事,不仅没有人打小报告,还赢得了支持。

        四是拥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有了粮食就能养人,人,可以是民工,也可以是战士,甚至可以打造兵器,不,工具。闲着的人养养马、锻炼一下身体、造点船,轮流作业,就拥有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五是救济大佬。庞大的粮食储备,大禹还在别的大佬们粮食歉收的时候开仓放粮,说是调拨粮食,调拨谁的,只能是自己的。别人的粮食不会轻易给他调拨的,他的职权是治水,不是管理粮食调配。不过是应了一个名,自己出粮。谁不高兴?这就赢得了大佬们的支持。

        六是供给平衡。更高明。让各位大佬们的粮食保持平衡,够吃,但是不会有过多的富裕。你相信,大禹没有把控水稻的种植,不会全国普及种植吧?大家都有,就不会嫉妒大禹,反正自己的粮食够吃。都没有过多的粮食,就不会扩大养兵的规模。别人不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势力悄悄发生了变化。

        第七,为什么种水稻?

        水稻不适合北方种植,不是气候问题,而是因为现在北方缺水。大禹治水,水是最不缺的。看看他前面屯湖的目的,就知道他用来种水稻了。至于地,闲地有的是,开垦就成了。有了地和水,就剩下稻种了。稻种应该是发现的。在水的附近有一种伟大的植物被发现了,经过尝试,发现可以食用。目前世界第一的农作物就这样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且是北方。迁哥说大禹安排伯益教大家种水稻,没有说伯益发现了水稻。应该是当时水稻已经开始种植,只是适合种植的水田少,大禹治水建造了大量的水田。还有传说伯益发明了水井。也应该是大禹治水过程中,修建堤坝需要挖土,不小心挖出了水,就发明了水井。有水井,水稻种植就更加可以扩大规模了。种植多了,产量就多了。多余的粮食需要储备,用来救急,那么建立粮食储备库吧。后稷的工作就是管理粮食储备。看看,一系列的粮食制度建立起来,人事也得以安排。

        政治就是制度和人事这两大块内容,有了这两大块,政治就建立起来了。

        江湖就是利益场。大局观决定了选择。

        第二,大禹又干了一件非本职工作,巡视各地特产,确定了各位大佬贡品的额度,还顺便视察了各地山川的情况。

        看吧,大禹的目的到底是干啥?

        继续干非本职工作的目的。帝舜派你出来是治水的,随便旅游一下,看看美景也就算啦,还干别的非本职工作,必然有其目的。什么事情都有目的性,大禹干本职工作以外的活,显然是有想法的。

        贡品的意义。一是各地大佬有什么特产,帝舜并不一定都知道,毕竟信息闭塞。大禹借治理洪水的机会,走遍中国,了解了当地特产,借机向帝舜进贡,表表忠心。二是给各位大佬们趁机聊聊天、吃点特产,主要是为了拉近关系。没准,还得做做大佬们的思想工作:你看,你们盛产桔子,又不值钱,给他点,自己花费少,别人还高兴,岂不是一举两得。三是洞晓物产。全国各地生产的东西,心里都一清二楚,就知道了去哪寻找自己需要的物资。不白要,我有粮食,换换行不?当然行,互通有无是双方受益的事。大禹就有了全国的物资,还建立了自己初级的商业模式,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物资来源。

        看各地山川走势。这一点倒是和本职工作有关系,反正也得到处测量高山,做这点事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全国各地高山多啦,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洪水,否则人们在哪居住呢?大禹把各地高山巡视一遍,显然也是有目的的。最直接的怀疑就是军事用途。

        其实,看似非本职工作,恰恰是大禹能够成功治水的原因所在。

        战略上体现在大局观,从全国或者说是洪水有可能涉及的区域通盘考虑。知道山势走向,才能够合理安排水流的方向。战术上体现在见微知著,知晓各地物产,才能够知道怎样更加有利的促进生产,不因引水造成损失。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多的办法,是很好的一个经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