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徐 (1 / 3)
戎马一生,耄耋西去。一辈子没扛过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老徐就是前者。
老徐生在北方,晚年安身西南,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国和家更为重要。老徐虽说脾气大,但他不喜欢恣意发泄,而在我的印象中,其爆发的结果一般都会是两个极端。这第一种极端,他会用属于他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来平复心情,我至今都没能学全。
院子里的爷爷们起初也分“文臣武将”两派,我原以为这些老头“斗嘴”不至于演变成“斗殴”,谁成想动起手来一个比一个狠,老徐当初那可是实实在在地捱了唐爷爷的一记铁拳。我穿着开裆裤咬着手,应该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陪这些“老小孩儿”们渡过了一小段的荒唐时光。
“文臣”又怎么打得过“武将”?只好天天写、天天写……那段日子家里饭前的对话基本上是朱阿姨先问
“老徐!别写了,快来吃饭了!”
“吃个屁!”
老徐在写什么?“情况说明”呗,言辞巧妙实乃我平生仅见。骂人谁都会,可老徐写这种“情况说明”不仅要打“腹稿”和“笔稿”,还要校对辞海和参考各种经典文献。那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又要去党代大会了。字里行间白话、文言相互穿插,动辄就是三、五千字,写完像是不过瘾、没解恨似的扭头又添个几笔。能把自己关书房里三、四天,朱阿姨开门一瞧!那一书桌的“废稿”和信笺纸,还以为是不是把“事儿”真给闹大了。
开篇引用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歌颂了一下时代大好,国富民强。感念党之丰功伟业,谦述往昔汗马功劳。待转至正文,上叹高祖霸王,自嘲“英雄小人”,又言放翁忠烈,悲怀“浩然正气”。下借廉公蔺卿,明言“文武之谊”。末附一曲升庵先生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暗喻英雄迟暮,落款完转身添了一句青丝斑驳,皮囊枯朽……这简直就是把人往死了整啊。
换成是我,我也能恨老徐恨得牙痒痒。自诩高祖蔺卿,那谁是项羽?谁是廉颇?乌江自刎的是谁?负荆请罪的又是谁?不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偏要写浩然天地,正气长存。曹孟德啥人?文忠烈又是啥人?摆的明明白白的了,绕山绕水就想说自己被人给欺负了。关键通篇没说别人的一句不是,咋挑毛病?落款这八个字跟刀子一样,其他人看完除了能说:“老首长,不可妄自菲薄啊。”还能说啥?
最重要的是,老徐从头到尾压根儿想的就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事儿。反正动笔的也不止他一个,而且最多也就能递到所长办公室,说破了大天也顶多就是个“内部矛盾”。当初老所长的秃瓢儿,还真不是风一吹给吹没的。老徐就是个例子,就我们院子里的这群“老小孩儿”,往好听了讲,这叫“卧虎藏龙”,其实意也就是说
“各个儿都不是省油的灯。”
也不知是谁的“文采斐然”幸得“官家青睐”,后来没过几天,院子里就头一回组织了一次十来天的“首长郊游”。去之前那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睛的,可等到回来的时候,彼此间的称呼就统统变成“老徐”“老唐”“老杜”了……当初我很懵懂,童言无忌,追着老徐问
“爷爷,你在家说的“老东西”去哪了?”
我记得老徐出殡那天早晨,在院子大门口瞧见唐爷爷坐在轮椅上,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看着讣告一个劲儿地哭……我走过去握着他老人家枯瘦的手,他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着我,似是在向我确认,而我只能一遍遍点头告诉他
“老徐走了,是真的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