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节
虽然街亭之战是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但蜀汉的元气没受到太大打击,而且诸葛亮最担心的粮食供给并没有出问题,他之前驻守汉中时囤积的大量军粮也没有太大的消耗。所以诸葛亮决定趁热打铁,于同年(蜀汉建兴六年)冬天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
这次北伐前诸葛亮又给皇帝刘禅上了一份表,这份表被称为《后出师表》,但是《三国志》对此没有记载,而且《后出师表》也没有被收录到《诸葛亮集》里。事实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后出师表》并不是诸葛亮所著,而是后人假借他的大名伪作的。是真是假留给历史学家考证吧,至于版权和署名权的问题则要留给法律专家讨论了。不过《汉晋春秋》却认定《后出师表》的确为诸葛亮所作,就连上表的时间也记载得一清二楚,是在他第二次北伐前,即建兴六年十一月。
项飞认为前、后《出师表》在叙事和风格上极为接近,而且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程度的承接关系,如果是伪作也是仿真度极高的赝品。
《后出师表》开章明义地指出“先帝虑汉、贼不两立”,这一开始就指明了伐魏之举的正确性和紧迫性。“先帝”说的,谁敢说不对?而且“汉、贼不两立”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汉”若不讨“贼”,“贼”势力壮大后必然要讨“汉”,这是大是大非的斗争,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和可能,只能以一方的彻底失败告终,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率先讨“贼”。随后作者以排比的形势用六个疑问句来进一步说明伐魏的重要性,同时也驳斥了朝中反对北伐的不同意见。全文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统一大业。
《后出师表》最感人也是最奇怪的地方是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表达了作者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不遗余力地要完成他遗志的愿望,可是在部队出发前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吉利?作者接着又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会尽力而为,可是否能成功我就不知道了,前面刚说“尽人事”,这就接上“听天命”。不知是一语成谶,还是真的能未卜先知,诸葛亮后来“壮志未酬身先死”,兴复汉室的大业也没完成。“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两句话简直预言了历史,太神奇了。后人对《后出师表》真伪的怀疑,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两句话。
当然对此文的质疑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上《后出师表》的时间是蜀汉建兴六年十一月,他还在表中提到赵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已经相继去世,但实际上赵云死于建兴七年,也就是说《后出师表》成文的时候赵云还没有死。存在这样一个明显的漏洞,难怪有人怀疑《后出师表》的作者到底是不是诸葛亮。
经过短暂的准备,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的当年冬天,即蜀汉建兴六年,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这回的路线与上次不同,蜀汉军没经祁山而是兵出散关,直取陈仓。散关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县大散岭上,陈仓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在陕西省宝鸡县附近。
应该说诸葛亮这次北伐与上一次间隔时间很短,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可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三国志魏曹真传》说曹真在击退蜀汉第一次北伐后,就准确地预言诸葛亮在街亭碰壁后不会再出祁山了,很可能改道散关,于是预先派将军郝昭、王生驻守陈仓,加固城防。果不出曹真所料,陈仓的防御工事刚刚修好,诸葛亮的大军就真的出现了。此时郝昭已经做好了部署,依险据守,准备大干一场,就是要挡住蜀汉大军北上的脚步。诸葛亮求战不得,没有办法,只好展开攻坚战,下令强攻陈仓。
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大炮,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全凭血肉之躯,非常困难,玩过《帝国时代》的朋友对此可能感受更深。而且这回诸葛亮的对手郝昭确实是个人才,真的有不少“好招”,诸葛亮连攻二十多天也没能踏进陈仓城。这大大出乎诸葛亮的预料,严重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此时蜀汉军的供给又出现了问题,军中粮草不继,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下令撤军。
这次是主动撤军,不是战败而退,所以撤得有章法,不狼狈。偏偏曹魏有个大将叫王双的,觉得蜀汉军软弱好欺,就带兵追赶,想捡些便宜。诸葛亮攻小小的陈仓二十多天竟然未克,心里正窝着火呢,一看王双追来,心想:“正好拿你出出气!”于是摆开战阵准备厮杀。王双哪把败军之将放在眼里,仗着自己勇猛,恃勇而进,双方展开激战。蜀汉大获全胜,击败魏军,王双也阵亡军前。
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虽然斩将夺旗,但是其战略目的却没能达到,因此这还是一次失败的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准备不足。诸葛亮可能是为了达到战术的突然性,也可能急于一雪前耻,所以仓促出兵,由于准备不足,导致供给出了问题,军粮不继,只好无奈撤军。当然曹魏守将郝昭层出不穷的“好招”也是这次北伐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小小的陈仓竟然二十多天攻不下来,这也暴露了蜀汉军,其实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弱点,就是攻坚战能力太弱,说到底这还是军事能力的问题。诸葛亮这个弱点后来被司马懿掌握并加以利用,在日后的对抗中,司马懿据险而守,大打持久战,以曹魏雄厚的国力和诸葛亮拼消耗,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纵观此战双方的表现,最大的亮点当属曹真在战前准确地预言出诸葛亮的攻击目标在陈仓。正是有了这个正确的预判,曹魏才能提前准备,做好部署,并最终成功地遏制了蜀汉第二次北伐。可见之前诸葛亮说的胜负不在兵多兵少,而“在一人耳”,是很有道理的,这个“一人”是多么重要啊!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才呀,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没多久曹真就凭借此战的杰出表现被升职为大司马。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