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节
诸葛亮毕竟是伟大的战略家,他能够在这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理出头绪,分清先后,这一点难能可贵。他决定捐弃前嫌,主动与东吴和解,派尚书郎邓芝出使东吴,结好孙权。孙权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现在荆州收回来了,刘备也挂了,他没道理不愿意与蜀汉结盟。所以这次孙权很配合,主动提出双方和亲。然后又互派使者,互示友好,最后双方结盟。这次的联盟要比上一次稳固得多,这一方面是大家都认识到没有对方自己将很难独力面对强大的曹魏,另一方面是这一次双方没有利益冲突,没有上一次像荆州那样悬而未决的问题。
解决了东面的后顾之后,诸葛亮并没有立刻发兵南中平叛。表面上说是因为皇帝刚死不能轻易用兵,其实是力有不逮。刘备的惨败把蜀汉的家底断送得差不多了,剩点老本还要放在边境线上,毕竟最大的敌人还是曹魏。所以建兴二年整整一年,蜀汉都“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这段时间,曹魏也没闲着,虽然没有加兵蜀汉,但政治攻势一直没停。反动宣传、策反等手段轮番上阵,以图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曹魏的一些高官、才子纷纷写信给诸葛亮,想让他率国来降,诸葛亮作书回答他们,表达了战斗到底的决心,此文收在《诸葛亮集》。当然作为敌对的双方,蜀汉对曹魏阵营的和平演变同样也没停止过。诸葛亮与从蜀汉叛逃过去的叛将孟达一直都有书信往来,事实上孟达后来叛魏在很大程度是受了诸葛亮的洗脑。
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兵发南中平叛。这是他作为主帅独力指挥的第一次战斗,从战斗的结果看堪称经典,他一举平定叛乱的南中四郡,并且征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心。这些地区不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物产丰富,“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为国家创收不少;最重要的是安定了后方,为日后伐魏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实诸葛亮自从追随刘备后,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兴复汉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
《襄阳记》说了这样一件事,在诸葛亮出征南中时,时任参军的马谡前来送行,一直送了数十里地。诸葛亮就问他对这次出征有什么建议。于是马谡就说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句至理名言,并建议诸葛亮要想办法收服当地少数民族的心。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建议,马谡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他不是志大才疏的人。诸葛亮采纳了这个建议,把它作为此次平叛的指导方针。他在打败孟获后,不留汉人统治那里,而是让当地人自己治理地方,相当于设了一个隶属于中央****的特别行政区或者是自治区,此举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和民族融和,最大限度的争取了民心。要知道当时很多汉人看不起少数民族,这是发自内心的看不起,以至于汉夷关系紧张,双方势不两立,后来的五胡乱华就是个例子。诸葛亮在当时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虽然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但也不失为一项重大创举,仅次于现在的**。
《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里说的“七擒孟获”的故事,但《汉晋春秋》却有记载。它说诸葛亮活捉孟获又把他放了,让他整兵再战,“七纵七擒”,最后孟获彻底服了,再纵也不走了,他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其实诸葛亮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南中皆平。项飞觉得诸葛亮可能确实活捉了孟获,也确实放了他,不过不太可能一连七次。传说虽然有些夸大,但诸葛亮“攻心为上”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三国演义》极详尽地描述“七擒孟获”的故事时有这样一段插曲:第八十九回,诸葛亮在得到孟获的哥哥孟节的帮助渡过难关后大为感激,也为孟节的善良和忠于中央****感到诧异,于是他问孟节如果立他为王取代孟获,他是否愿意。还好孟节婉拒了这一请求,否则的话只怕以后就没有孟获什么事了,再抓到他直接就“咔嚓”了。费那事干嘛?这有一个现成的人选,还用得着“七擒七纵”,玩什么猫鼠游戏来收买人心吗?顺便说一句,项飞曾看到一个帖子,说当地的少数民族不承认孟获被诸葛亮打败,在那里甚至至今还流传着“孟获七擒诸葛亮”的说法。
现在有的人研究诸葛亮这次南征到底打到什么地方。有说一直打到越南的,也有说到了老挝,还有个猛人根据《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句话,在地图上发现缅甸的英文发音BURMA与“不毛”相近,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诸葛亮当时打到了现在的缅甸。I真的服了YOU,项飞想说,历史不是这样研究的,学问也不是这样做的,真想成名成家还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种哗众取宠的态度是要不得的。虽然在与我国云南接壤的一些国家中至今仍流传着关于诸葛亮和孟获的传说,甚至还有诸葛亮庙,但这不能说明诸葛亮大军当时到过这些地方。《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建兴三年三月出征,当年十二月就已经回到成都了。在这九个月里,要扣除七擒七纵的时间,要扣除平定四郡的时间,真正用到路上的时间并不多,别忘了还是往返,不是单程。而且当时的交通状况不是很方便,大部队出征又必然要携带大量辎重,这更影响行军速度,所以诸葛亮大军不会走得太远。《汉晋春秋》说“(诸葛亮)遂至滇池,南中平”,滇池虽不一定就是这次南征的终点,但也差不多了。
顺便说明一点,诸葛亮这次南征非常成功,该消灭的消灭,该收服的收服,第一次领兵出征能有这样的战果应该是相当不错了。虽然没能达到“南人不复反”的神话境界,也的确是难能可贵了。后来南方也有反叛,但规模和影响都小多了。
现在蜀汉的形势总算平稳下来,国内安定,没有叛乱;江东的孙权已经成为盟友,消除了东顾之忧。诸葛亮终于有条件实施他的宏伟抱负,可以安心地伐魏了。关于诸葛亮伐魏的原因会在下文讨论。此时蜀汉的局势虽然比刘备刚死的时候大有起色,可按照《隆中对》的要求还差得远,最关键的是丢失了荆州。《隆中对》的计划是在伐魏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出秦川,一路出荆州。现在荆州丢失,使得从荆州出兵已经不可能。不过项飞读《三国志》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巧合: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同时,在魏、吴交界的扬州地区爆发了一场战斗,吴军大破魏国大司马曹休,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故事。项飞认为这很可能是诸葛亮为了减少自己遇到的抵抗而请求孙权同时出兵北伐,配合自己。如果真是这样,那孙权作为盟友在这个阶段的表现还是称职的。
搞什么?中午已经更新了,可是竟然没有显示,还要重新上传。“书丛骑士”是我杜撰出来的封号。暂定秩为二千石,大概相当于省级干部,大家不会觉得太低吧?接下来该写谁?是三国的人才,还是接着写诸葛亮?听大家的!您说咋办就咋办!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