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节
历来新君上台都要封赏大臣,刘禅也不要例外,他加封了一批臣子,尤其是两个辅政大臣。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诸葛亮和李严。
诸葛亮就不用细说了,他是这一章的主角,只是有一件事需要说明一下。在刘备伐吴的过程中,既没有诸葛亮事前劝阻的记载,也没有他在战斗进行中出谋划策的记载,却有他在事后的一声叹息。《三国志法正传》说,诸葛亮在得知刘备惨败后,大发感慨,他说如果法正没死,就能劝说主公不让他东征;就算不能,有他跟随出征,主公也不会败得这么惨。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不对,他就是诸葛亮呀!这种马后炮似的聪明并不讨人喜欢,但至少说明了两件事。一、诸葛亮本人并不赞同东征伐吴;二、诸葛亮也认为法正的才能和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都远胜于己。可以说如果法正不死,他一定会成为首辅大臣,而不会是诸葛亮。现在法正、刘备先后退出历史舞台,终于轮到诸葛亮唱主角了,跑了十几年的龙套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建兴元年,刘禅甫一登基就晋爵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准“开府治事”。所谓的“开府治事”,就是在家办公,成为SOHO一族,当然不是通过互联网,而是把丞相府改做办公室,前院办公,后院居住,所有公文都送到诸葛亮家里,由他在家处理,这和当年的曹操是一样的。能在朝中享受这一待遇的,无一例外都是握有实权的重臣。没多久后主又命诸葛亮领益州牧,从此以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蜀汉的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决定,开始了诸葛亮时代。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年少时为郡吏就以才干著称。他虽才干出众,却命运多桀,先是给荆州牧刘表打工,结果荆州被曹操占了;然后又投奔益州刘璋,益州又被刘备夺了,后来好容易成为朝廷里数一数二的大佬,却又被贬为庶民。在刘备攻打益州时,刘璋命李严领大军据守绵竹,抵御刘备。没想到李严到了绵竹就率众投降了,或者说起义了。他这个时机选得非常好,既减少了刘备的伤亡又节省了他的时间,刘备对此很满意甚至有些感激,而且当时刘备为了收买人心,有意识地厚待益州降将,于是就封李严为裨将军。占领成都后,又封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在太守任上颇有功绩,成功地镇压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凭战功又被晋级为辅汉将军。章武二年,刘备急急忙忙把李严找来,封他为尚书令,没多久又成为顾命大臣。
应该说,李严虽然官职不低,也有一些战功,可是一下子成为顾命大臣还是太突然了。其实这也是刘备不得已的选择,他手下能领兵打仗的人才实在太少了,选择李严也就是矬子里拔大个。另外刘备可能还有一个打算。李严之前是犍为太守,靠近南方的少数民族,还曾经击败过他们的首领高定(这个高定就是后来与孟获相约反叛的那个高定),因此刘备把李严提上来可能就是想借助他在南方的经验和威名,来威慑、安抚少数民族,保障国家的安定。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猜测。
不管怎么说,李严升得确实太快了,从太守一跃而成为尚书令,简直一步登天,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这就使得他根基不稳,不具备朝廷重臣应有的广博、厚重的人脉。而且这种快速升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难免会引起大家的不服、嫉妒,为他树敌不少。
刘备死在永安后,诸葛亮护送他的灵柩回到成都,却把李严留下来镇守永安,这个决定耐人回味。要知道永安虽然地处边境,是边防重地,可李严此时已经是总管全****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来镇守边境,而且刘备临终前已经同意了孙权的请和要求,现在东线无战事,只要一般的将军来驻守就行了,怎么也用不着李严亲自出马。更何况他是辅政大臣,眼下刘备刚死,新君未立,在这个重要时期他不在朝中,却来边境驻防,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刘备一共才确立了两个辅政大臣,现在诸葛亮自己回到成都,却把李严留在边境,这个举动惹来不少争议。很多质疑诸葛亮的人认为诸葛亮的这一决定,其目的在于排挤李严,夺取他的兵权。项飞也认为此说有理,诸葛亮确实是要夺权。
项飞一直认为真实的诸葛亮应该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人,一个大节无亏的忠臣,但他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之所以犯这些错误,有的是自身能力的问题,有的则是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所以这类错误虽然犯了但他的主观愿望还是好的,大方向没错,不过李严的问题不在此列。诸葛亮之所以会排挤李严,是因为他先存了争权的心,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他有主观故意。从他当时和后来做的一些事来看,诸葛亮对李严确实有打击、排挤的嫌疑,这不能不说是他一生的一大败笔。
当然诸葛亮倒不是针对李严这个人,他主要是想争夺军权,换了别人掌握军权他可能也会这样做。刘备生前一直有意识地避免诸葛亮插手军队,是为因他觉得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略逊一筹,可诸葛亮自己不这样认为,现在他急于夺取军权可能就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当然也不排除他对李严的快速升迁可能暗中不服,认为李严的军事能力还比不上自己,与其把兵权交给不如自己的人,不如干脆把兵权也拿过来自己掌握。但无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的做法确实不厚道。刘备刚死没几天,诸葛亮就置他的遗命于不顾,阳奉阴违,派李严远镇边关,自己却坐镇成都,大权独揽。如果刘备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那么李严对诸葛亮的这个安排有什么反应呢?不知道他是没识破诸葛亮的用意,还是虽然识破了却不愿与诸葛亮争执,反正他没什么特殊反应,奉命留守永安了。后主继位后,晋封他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刘备刚刚称帝还没安定国内就匆忙伐吴,这就为国内反对势力的反叛埋下了祸根。他兵败之初就有汉嘉太守黄元作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了,但却拉开了各地反叛的序幕。刘备死后,陆续有人造反。建兴元年,牂牁太守朱褒率全郡反叛,这是地方官带头叛乱,还有一些地方豪强和少数民族也不安分。在这之前就有益州郡的豪族雍闿造反,他甚至把原太守张裔流放到吴国去了;还有南方的少数民族在首领高定的带领下也造反了,高定还联合其他部族一起举事,这里就有《三国演义》里说的南王孟获。这还不算,外面的曹魏一直虎视眈眈,等着可乘之机,想要找个破绽一击得手;还有江东的孙权,虽然暂时和解,但随时都有可能反目,如果蜀汉陷入危机可不敢指望孙权能雪中送炭,不在背后捅刀子就谢天谢地了。
刘备死了,却留下这么个烂摊子。他把蜀汉这艘大船引到了一片遍布暗礁激流的海域,然后他退场不管了,历史要在这里考验一下蜀汉新的掌舵人。如果诸葛亮不能通过考验,那蜀汉很可能就此灭亡,历史就要改写。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