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节
孙权亲统大军攻打石阳未克,这就够让他窝火的了,可就在这时后方又出了一件事更让他怒不可遏:老将韩当的儿子韩综率众反叛,投降了曹魏。
韩当可是江东的老臣、忠臣,早在孙坚驰骋疆场的时候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后来还跟随孙策转战江东,最后又辅保了孙权。曾随周瑜击败曹操,又随陆逊打败刘备,他作战勇敢,爱惜士卒,很有威望,还能奉公守法。孙权“善之”,封他为石城侯,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不久又“加都督之号”,看来孙权对韩当还是很器重和信任的。后来韩当病死,他的儿子韩综袭了他的爵位,统领他的士卒。孙权攻打石阳的时候因为韩综正在服丧就没带他,留下他镇守武昌。可是韩综“****不轨”,孙权知道后虽然不满,但看在韩当的面子上也没治他罪。可是由于孙权的法令一向很严,韩综心里害怕,就以安葬韩当为名带着家属和部下数千人跑到了魏国。
《吴书》记载,韩综“欲叛”,但是怕手下不服,就耍了个手段。他纵容手下“劫掠”,然后又以孙权的名义把他们抓起来要治罪,最后他又出面装好人,把这些人都放了,使他们感激自己。他还把家里亲戚的女眷嫁给手下将士,更狠的是,韩综甚至把自己喜欢的“婢妾”都赐给了左右亲信,这样一来大家对他都很感激。于是韩综与众人杀牛饮酒,歃血为盟,相约反叛。
韩综跑到魏国之后受到重用,官至将军,封为广阳侯,还多次带人侵犯边境,“杀害人民”。恨的孙权牙根痒痒,“常切齿”,可也无可奈何,孙权直道死也没能出这口恶气。后来韩综在与诸葛恪交战时“军败身死”,诸葛恪“斩送其首”,拿到孙权庙中拜祭,告慰孙权在天之灵,算是给孙权出了口气。
没多久另一个将军翟丹也叛变了,跑到了魏国,这一来孙权也觉得该检讨一下自己了。在这之前,包括陆逊在内的一些人就曾提出放宽刑罚,孙权虽做了一些改进但效果不明显。为了防止再有将军叛逃,孙权作出了让步,他下令放宽了刑罚。这种做法也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公元229年,在大家的一再劝谏下,孙权终于在武昌南郊称帝,改年号为黄龙元年,同年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立刻派人告知蜀国,他很想知道这个盟友的反应。《汉晋春秋》记载,蜀国群臣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建议与东吴断交。这时诸葛亮力排众议,用全局的观点,在更高的角度,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最终说服了大家,继续与东吴的盟友关系,并派卫尉陈震前来祝贺。——说诸葛亮高,就高在这里!
孙权非常高兴,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陈震,当然不只是为了陈震本人,更是为了诸葛亮,为了蜀汉。双方约定共同灭魏,甚至连灭魏之后如何共分天下都想到了。他们在未经曹魏同意的情况下就把魏国拆分了,具体是这样分的:双方以函谷关为界,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东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国。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曹魏根本不同意,只是过过干瘾而已。划分完天下之后,双方签订条约,誓为盟好。从此孙刘联盟进入了一个更稳定的时期,双方不用再互相提防了,应该说几乎不用互相提防了。
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孙权作出了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决定,这也是他一大历史功绩。这一年孙权令将军卫温、诸葛直带甲士万人出海寻找夷洲和亶洲。当然孙权的动机很简单,只是为了求仙。据当时生活在海边的老人讲,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带童男童女数千人出海求仙药,到了到了亶洲就住了下来,没再回来。这些人在亶洲自行繁衍,已经有数万家了,他们当中有人曾经来到会稽买卖布匹,会稽东县也曾有人出海遇大风漂流到亶洲,但是亶洲相距“绝远”,难以到达。卫温和诸葛直根本找不到传说中的亶洲,只到了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名垂青史了——虽然他们当时没认识到此行的重要性。这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铁证,任何人都无法篡改,无法抹杀,那些唧唧歪歪、心怀鬼胎的人应该闭嘴了。卫温和诸葛直不但到了台湾,还带回来一些当地人,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大陆到台湾的航线,密切了沿海岛屿与内地的联系,说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就源于此。这是卫温和诸葛直最大的历史贡献,也是孙权一生的闪光点和骄傲。
孙权对神怪之说一直很感兴趣,到了晚年尤甚。此时的孙权还不到五十岁,正值中年,但也开始求仙了。不过这次他交给卫温和诸葛直的是不可能的任务,到哪里找仙山?到哪里求仙药?黄龙三年,两位将军无功而返。孙权大怒,以“违诏无功”的罪名将他们下狱,随即处死。可怜卫温和诸葛直两位将军,摊上这么个注定完不成的任务,虽然得以名垂史册,但却白白搭上了性命。他们就像天上的流星,刹那的光芒四射换来的是永久的毁灭。不过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无须分清它是什么样的流星,只要记住它划出的美丽弧线就足够了。
孙权一定也对卫温和诸葛直求仙之行抱有极大幻想,不然他也不会在希望落空之后如此生气。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孙权刑罚之重和“果于杀戮”。
同年在东吴境内有“嘉禾生”。据说只有在“圣主”当朝的时候才会有“嘉禾”自己长出来,孙权听说这件事当然高兴,于是下令第二年改元。不用“黄龙”纪年了,改为“嘉禾”纪年,这样公元232年就改成了“嘉禾元年”。孙权在位期间频繁变换年号,包括称帝前的“黄武”,一共用了六个年号。刚才说了孙权对神怪之说一直很感兴趣,他每一次变换年号几乎都与此有关。用“黄龙”纪年,是因为当时在夏口和武昌有黄龙和凤凰出现,以后的几个年号基本都是这样。项飞发现越是当权者对这类事感兴趣,这类事就出现的越多,不知道是事实如此,还是有人利用了当权者的这个心理。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孙权派将军周贺、校尉裴潜走水路到辽东。为什么呢?因为此时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已经打算反叛了,孙权觉得机会难得就派人与之联络。结果周贺在半路上被魏军伏击,兵败身死,任务也没完成,联系也没建立。公孙渊一看,干脆我派人联系你吧!于是派人来见孙权,表示愿意接受孙权的领导,“称藩于权”。孙权大喜,重赏了公孙渊。
第二年,孙权打发辽东的使者回去,可能他觉得去年的封赏不足以表明他对公孙渊的看重,于是又派人跟使者一起回去,还带了大量的赏赐,并封公孙渊为燕王,加九锡。——当年受曹魏九锡的孙权如今可以给别人加九锡了!以张昭为代表的大臣们纷纷反对,他们认为公孙渊可不可信还不知道,这样的赏赐有些太重了。可孙权认为,公孙渊如果在辽东反魏对自己乃至孙刘联盟进攻魏国很有帮助,而且他坚信公孙渊不会晃点自己。于是不听众人劝告坚持发使,还派了士卒万余人护送。
结果公孙渊果然反复,杀了使者,把首级献给曹魏,还把这一万多士卒连人带辎重多收归己有。裴松之在作注时认为孙权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在没看清形势的情况下派万余士卒到辽东,这不能说是昏聩,简直是“无道”。项飞认为,孙权只是伐魏心切才出此昏招,最多是利欲熏心,谈不上“无道”。
孙权得知消息大怒,当即就要起兵亲征公孙渊,被大家好说歹说给劝住了。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蜀相诸葛亮伐魏出武功,魏将司马懿领兵相拒,双方一时相持不下。孙权料定此时魏国空虚,无人能抵挡自己的进攻,于是下令伐魏。魏明帝曹叡对孙权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很是不忿,亲率水军东征。曹魏虽然一直忙于抵挡蜀汉的讨伐,但始终都不敢把全部兵力都投放到西线,就是防着孙权这一手。孙权没料到魏明帝会御驾亲征,他犹豫了一下就退兵了。
同年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从此蜀汉开始了鸽派掌权的时代,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曹魏也被折腾得够呛,他们也开始治理内务,恢复元气,而且没多久又爆发了公孙渊反叛,曹魏一时间无暇外顾。所以这一阶段,又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三个国家都致力于发展力量,整顿内务。
公元238年,武昌一带出现麒麟,这可是太平的象征,于是大臣们建议改年号。孙权说改年号倒是可以。不久前赤乌(一种鸟)集于大殿前,这是我亲眼看见的,要改年号就改为“赤乌”。据说当年周武王伐纣前,就有大量赤乌出现,当时君臣都看见了,后来周武王果然统一了天下。孙权想用“赤乌”这个年号,其用意就在这里,大臣们当然不会反对,于是改年为“赤乌元年”。“赤乌”是孙权用的最长的一个年号,一共用了十四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