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兵之初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新兵之初 (1 / 2)
        火车轰隆轰隆地开着,沿着津浦铁路,向南,向南,再向南。

        走走停停,上上下下,整整一个夜晚。大约凌晨4点的时候,列车到达上海北站。

        上海,人称“大上海”,一个繁华而又开放的大都市。柳清波出发前也知道,这就是他入伍的目的地,从军的起点,也是他放飞梦想的地方。原以为,当兵的多半到边远地区,沙漠岛礁、深山野地或林海高原。但柳清波这批兵还是幸运的,也是令人羡慕的。

        这是一列绿皮军用列车,从淮北一路开来,先后在蚌埠、南京、常州等地有过上下,不过全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

        柳清波和他们一样,都是一个被包、一个挎包、一只水壶、一条毛巾等。每个大男孩的脸上都刻有那个时代的印迹——清瘦、真诚与平淡。

        坐在对面的是一位来自“新马桥”(音)的青年,说起来也是清波的同乡,柳清波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刚上车没那回儿,同乡便从挎包里掏出一只烧鸡来,用厚纸包了几层,看上去足有二斤多重。同乡热情地招呼相邻的几位:“来来来,大伙吃烧鸡”,说着,用手撕开鸡腿、鸡翅,一一分给了大家。

        清波也得到了一小块,边声谢谢,边慢慢用了。只是让清波难以忘记的是,那个同乡的那句话:“出门靠朋友,大家以后就是朋友和战友了,相互照顾点啊”。

        这句话,多多少少影响了柳清波此后几年的士兵生活。

        凌晨,到达的列车少了。

        下车时,拥挤的站台上立了很多现役军人。一个手持小喇叭、戴“纠察”红袖章的高个子军官,鹤立鸡群,威风八面。只见他对着一批新兵,高声喊道:“一团的,跟我走”。站台上和他相似的军官模样的人,还有几个,估计三团、四团、五团、八团的都有,各有各的嗓门,各有各的手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兵分完了。

        柳清波忙乱中听到点名声,于是在一名排长模样的人指引下,登上了一辆绿色的卡车。与他一同登车的还有二个同乡,柳清江,柳清河。说来也巧,他们被分到了同一个新兵连。

        他们相视一笑,会意的点点头。暗自庆幸他们都是一团的兵,这表明不管新兵连训练在哪里,工作与生活肯定是上海市区了。

        其他乡镇来的人,可没有这么随心。有的去了皖南白茅岭、军天湖,还有去苏北大丰的。这是柳清波半年之后参加的又一次轮训班时,才听说的。

        凌晨的上海,天似乎还是暗的。只有北站广场的灯光,像火一样照的通明。几座漂亮的楼房高高地挤在一起,整齐的民居一排排,一片片,连绵不断。

        此时,店铺大都关着,只有几个卖早点的店铺,张罗着阵阵热气。马路上车子很少,有几辆公交车停在始发站。司机的眼睛始终盯着军车在看,嘴里像是嘟嚷着。旁边立着的售票员,同样一脸好奇。

        一个左转弯,军车上得桥来——共和新路旱桥,感觉上,那桥面都是方方的石块铺就的。,过了旱桥,东北的方位有一个六角亭,灯光下甚至精美。然后,一路向北,直至天明。

        共和新路就是这么长,它的一端联结的是月浦镇。柳清波们被送进了一个叫“月浦高炮阵地”的地方。这就是清波的新兵连。

        到了。下车时,班长像家长一样,排着队,分别领着早己列编的士兵。巧的是,柳清波、柳清江、柳清河被编入了三营九连的同一个排。直到二个半月之后,他们才分开。

        柳清波永远都记得新兵连班长跟他说的第一句话:“你老家是哪里的?”。清波如实回答了,班长哦了一声,没再言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