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顶板遮严就行 (1 / 2)
炮采工作面上,早先是采用金属摩擦支柱与金属铰接顶梁,扶“T”字形棚子支护顶板。后来采用液压单体支柱与金属铰接顶梁,扶“T”字形棚子支护顶板;采用放炮的方法落煤;采用40KW功率的小型刮板运输机运煤。
支护设备的体形小;运输机的部件小;放炮采煤的方法,适应范围可大可小。
这些基本条件,使炮采工作面的适应性很强。它可以是大工作面,也可以是小工作面;它可以是矩形的工作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的工作面,只要工作面上和运输机道是直线就行,因为这两处都要铺设刮板运输机;它可以回采煤层的中间部位,也可以回采煤层的边角部位,因为设备增减容易,可随时改变工作面上的长短。
高档普采工作面,虽然采用液压单体支柱与金属铰接顶梁,扶棚子支护顶板,也可以随时改变工作面上的长度。但是,它用采煤机采煤,工作面上的刮板运输机功率较大,部件的重量也大,增加部件或减少部件,都不方便。所以,高档普采工作面,不能太小,不能回采边角煤,也应该是矩形的。
综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顶板、采煤机采煤、功率在180KW以上的大型刮板运输机运煤。1个液压支架,小的重几吨,大的重十几吨;1个液压支架,支护顶板的面积为8平方米左右。因此,液压支架一旦被安装后,就很难拆除。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很强,设备很多、很重,不容易增加或减少。所以,综采工作面必须是矩形的,也必须是大的。
综采工作面,以走向长1000米、倾斜长150米为宜。工作面走向过长,生产的时间就长,造成设备老化,机械事故多;工作面走向过短,生产的时间就短,发挥不了设备应有的功能,造成浪费。
综采工作面因为范围大,煤层里或多或少的有地质构造。这些构造可能是顶压(顶板岩石向下凸出,压进煤层里)、底鼓(底板岩石向上凸出,进入煤层里)全岩(煤层中有一段全部是岩石)、夹矸(煤层中夹带的岩层,将煤层分为2层或多层)、断层(煤层连同顶板、底板的岩层被断开)、陷落柱(火山喷发冷却后的火成岩)、破碎带(顶板岩石松软,或断层密集造成的极易冒顶的地带)等。
综采工作面在生产中,一旦遇到这些地质构造,就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减少了产量,提高了成本。职工的劳动强度和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在这些地质构造中,底鼓和夹矸相对容易处理,只要用爆破的方法将岩石破碎就行了。如果采煤机是550KW以上大功率的,直接使用采煤机截割就行,连爆破都不需要;陷落柱是最难处理的。综采工作面回采时,遇到陷落柱,一般都过不去。大概是1980年,庞村煤矿东镇井综采一区回采的工作面,遇到了陷落柱,就没有能过得去。拆除液压支架时,被压死的支架,用气割割成散件后,才回收出来。
断层,是综采工作面上常见的地质构造,也是影响生产最多的地质构造。断层这个词,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一听都能懂,但都是似懂非懂。比如说,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前后,人才出现了断层。谁都懂这句话的涵义是人才青黄不接。但是,能把煤矿井下断层的概念说清楚的人,却非常少。即使在煤矿井下从事采煤、掘进工作几十年、经常与断层打交道的工人,也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断层、掌握断层特征、判断断层的发展趋势。而掌握断层的特征、判断出断层的发展趋势,对回采工作、掘进工作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比如:掘进煤巷时,迎头出现了落差较大的断层,本来全部是煤炭,变成了全部是岩石。如果判断不出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就不知道前方的煤炭是向上去了,还是向下去了,也就难找到前方的煤层了。
煤矿井下的断层,指煤层或岩层断裂开来,根据断裂口呈现的形状不同,把断层分为平移断层(断裂口的两边沿层面方向张开)、垂直断层(断裂口的两边沿与层面垂直的方向,上下错开)、扭转断层(断裂口的两边沿层面方向张开,呈现“八”字形)。以上3种情形的断层,比较特殊,非常少见。
在煤矿井下见得最多的断层,是正断层和逆断层2种。断层口有一条断裂线(裂缝),把煤层或岩层分为左右两半,这条断裂线与层面斜交,有一个夹角。断裂线使分开的煤层或岩层,各有1个斜面(叫做断层面),斜面朝上的这一边,叫做下盘;斜面朝下的这一边,叫做上盘。煤层或岩层断开后,除了特殊情况外,总是有一边在上,一边在下。当上盘沿着斜面向下错开、下盘沿着斜面向上错开,就叫做正断层;当上盘沿着斜面向上错开、下盘沿着斜面向下错开,就叫做逆断层。断层的大小,是根据落差而定的。落差是指断裂口左右两盘错开的垂直距离,不是指铅垂距离。铅垂距离比垂直距离大。
采煤工作面,在掘进巷道时,就能根据揭露的断层,确定断层所在的位置、属性、落差。根据断层在巷道的两帮,呈现出来的位置和高度,就能判断出断层向面内延伸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这些特征,地质部门的技术人员都标注在采煤工作面平面图上。综采工作面,由于面积大,仅凭材料道、运输道、工作面切眼,是不能把内部的断层全部揭露出来的。因此,在回采过程中,经常出现事先未知的断层。
事先未知的断层出现后,其属性和落差,一目了然;其发展趋势,要根据工作面推进后,出现的变化,才能判断出来。并由此判断出与材料道,或运输道已经揭露的断层,是否是同一个断层。只有掌握了断层的发展趋势,才能采取相适应的措施,从而提高过断层的效率。一名采煤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如果不能判断出断层的属性、落差、发展趋势,就不能采取最有效的过断层措施,就算不上一个好的技术人员。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跟过老洞子有相同之处,就是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处理冒顶事故的方法也不多,如何对症下药,就有讲究了。
综采工作面过落差1米以上的断层,要在断层处做超前档,即:提前沿走向扶棚子支护顶板。走向棚的梁子为半圆木或圆木,柱子为液压单体支柱。扶棚子时,可将梁子的一端,搭在液压支架顶梁前端的上面,升液压支架的顶梁,将梁端支撑到顶板;梁子的另一端靠煤壁,在靠煤壁的这一端下,打液压单体支柱,将梁子支撑到顶板。这样,一个走向的棚子就完成了。
如果梁子的长度大于1.5米,还应该在梁子的中间位置,打一根支柱,达到1梁2柱。这样做,一方面防止梁子被压断,另一方面,液压支架降顶梁向前挪移时,梁子的这一端,就不能跟着下降,可有效支护顶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