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顶板遮严就行 (2 / 2)
因为采煤机滚筒的截割宽度是0.6米,走向棚子支护的宽度,可根据现场条件和产量要求,定为0.6米、1.2米、1.8米、2.4米。当工作面遇到断层,需要做超前档时,生产进度都不会很快,做超前档的宽度,不会超过2.4米。
断层处,一旦发生较大的冒顶事故,大量矸石堆积在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上,使运输机开不动,还容易造成断链条事故。运输机开不动后,矸石堆积到顶板,是常有的情况。处理这样的事故,首先要控制顶板,使上覆碎矸石不能再往下掉。然后才能挖掉运输机内的矸石,把运输机开起来。再把控制顶板的棚子加固后,方能继续生产。
怎样控制冒顶处的顶板,要视冒顶处上方及液压支架顶梁上方的碎石堆积情况。
如果石块很碎,很多,堆积得很高,与液压支架后端采空区的矸石,连成一体。这时候,冒顶口堆积的矸石就不能扒。因为,扒掉多少,上方的碎石就往下淌多少,没完没了。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法,是撞楔子,即:人工用大锤将钢钎子或钢管、带尖的木条等材料,砸进冒顶口,封堵住冒顶口,不让上方的碎石往下淌。取得喘息机会后,再设法扶棚子加固。待运输机开起来,将矸石拉空后,做进一步处理,从而达到生产条件。
如果冒顶处上方及液压支架顶梁上方的前半段,都空了,不再有许多的矸石往下掉,这时的处理方法就简单多了。只要根据冒顶区域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扶几个棚子,棚子扶好后,用木料、柳条巴片等材料,将棚子与顶板之间接实就行了。
如果冒顶区域范围比较大,从液压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跨度大于3米时,处理的方法是,在矸石堆的上面,用长度大于跨度的工字钢或铁轨,一头担在液压支架的顶梁上,另一头放到煤壁处。这样的走向钢梁,间距不大于1.5米为宜,也就是在冒顶区域内,每个液压支架的顶梁上,都要这样放1根钢梁。钢梁是浮放在矸石堆上的。在钢梁上面铺1层木料、柳条把子、柳条巴片等材料,以保证上覆岩石冒顶时,掉不到下面去。待运输机开动后,清挖掉煤壁处堆积的矸石,打液压单体支柱,将长工字钢或轨道支撑起来,进行加固后,从而达到生产条件。
如果冒顶区域内,直接顶岩石落掉了,高度2米以上,上覆顶板非常坚硬。冒顶的矸石已经被运输机拉走了。液压支架顶梁上方及后端,都是空的。这种情况下,只能在顶板与液压支架的顶梁之间,打木垛接实。从而使液压支架不易歪倒,并能在推移运输机时不后退。
在张庄煤矿负300米水平大巷西翼,有1个综采工作面,有倾斜长度约30米的破碎带。生产过程中,几乎每天都发生冒顶事故。当时处理冒顶事故采取的措施是,在顶板与液压支架的顶梁之间,打木垛接实。
因为冒顶区域比较大,需要充填的木料太多,综采工区的工人,除了处理冒顶的人外,几乎都从材料道里的材料堆放场,往冒顶处运送材料,人手还不够用,又调来综采准备工区的人员帮助运送材料。
这时候的我,因不服从采煤管理组主任景太亮,叫我跟班的工作安排,发生争执,又1次被降为工人岗位,到综采准备工区工作。综采准备工区的区长甄厂水告诉我,矿领导专门跟他强调,不让我上早班,至于干不干活儿,就不重要了。其实,这还是变相地叫我在井下干跟班的活儿,只是不能管人,当然也不会有人来管我,就是故意整我。这为我后来旷工5个月,吹响了前奏曲。
我选择了上中班,没有人叫我干活儿,只是在井下熬时间。这天中班,我随综采准备工区来这个工作面运料的职工一起,到了这个工作面。因为我不需要干活儿,反正是熬时间,待在哪儿都一样。我就跑到冒顶处去看情况了。
我看见工作面上的煤层倾角不大于10度,液压支架顶梁上方的前半段是空的,后半段有矸石,老顶相对稳定,煤壁片帮不是很严重,液压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距离,只有1.5米左右。这种情况,采取打木垛将顶板与液压支架顶梁之间接实的方法,显然不是最好的。不仅多用了许多材料,浪费了人力,还因为打木垛时,人在空顶下作业的时间比较长,风险太大。
其实,处理这样的冒顶,只要先扶走向棚子,在梁上面,用半圆木、柳条把子、柳条巴片等支护材料铺一层,将顶板遮严就行。这样,在液压支架降下来向前挪移的过程中,采空区的碎矸石向前滚,煤壁处顶板垮塌下来的矸石向后滚,使液压支架有载荷,推移运输机时,不会后退。
当我从冒顶区域回到材料道时,碰到了时为总调度室主任的吉有福,就向他提出了建议,被他当场采纳了。这无疑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