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矿上的一颗耀眼明星就这样陨落了 (1 / 2)
在我多次请求下,我从讨债办公室回到了炮管运输组,继续干我讨债前的工作。没过多久,我被调到采煤管理组,与工程师任大成一起工作。任工是技术主管,审批措施和作业规程是他的事情。
我刚到采煤管理组工作时,主任是原采煤三区区长张为民。张主任因精明强干,得了个绰号叫“猴子”。他与我是同一年参加工作的,彼此都是老窑货,在一起工作时,能互相体谅,所以,工作比较顺心。
后来,张主任调到调度组去工作了,接替他的是救护队队长景太亮。因他的名字与金太亮三个字谐音,就得了个绰号叫“金太亮”。他年龄比我小得多,不知道身体差的人有难处,在工作中,我得不到他的体谅,所以,到最后发生了矛盾。
张庄煤矿有1个综采工作面、2个炮采工作面。我因对综采工作面的技术和管理都比较熟悉,所以,我下井的工作重点在综采工作面。偶尔也到炮采工作面去光顾一趟。当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好,生产正常,炮采工作面出现了地质构造、初次放顶、周期来压等特殊情况时,我下井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炮采工作面。这时候,我多半都是在现场跟班把关。
炮采工作面的生产方式是,早班检修,中班、夜班生产。
顶板管理方式是3、5档。即:工作面有了5排棚子,就回撤掉2排棚子,保留3排棚子,形成3条通道。在采空区一侧的通道,供堆放液压单体支柱、金属铰接顶梁、木料等支护材料;在煤壁一侧的通道,是刮板运输机道;在中间的通道,作为人行道。
每一个棚子都是由1根液压单体支柱和1个金属铰接顶梁,组合成“T”字形,正悬臂支护。就是液压单体支柱,支撑在金属铰接顶梁靠采空区的一端。
当中班、夜班各采完1个档的煤炭后,每班都要扶1排棚子,用来支护被他们采空的顶板。这样,工作面上就有了5排棚子。早班的专业回料人员,把采空区一侧的2排棚子回撤掉,顶板随着棚子的回撤而垮落,工作面上又只留下3排棚子。这时的工作面已经向前推进了2米。
有1个炮采工作面,走向长度700米,倾斜长度120米,煤层倾角25度左右,局部达到30度,煤层厚度2.5~2.8米。采用最大支撑高度为2.5米、2.8米的液压单体支柱,与长为1米的金属铰接顶梁,扶棚子支护顶板。
我每次到这个工作面来,都是从材料道进入工作面。原因是工作面倾角大,从上向下走,要轻快得多。
因为底板是光滑的岩石,我向下走时,两只手都扒住棚柱子,每前进一步,都小心翼翼。我在工作面上观察棚子、顶板、煤壁、采空区等情况时,都要停下来,不能边走边看。尽管如此,我还是有滑倒的时候。
我常常感叹:我空手走路,尚且如此困难,采煤工人挖炭、扶棚子、用木料等支护材料将棚子与顶板之间接实时,其难度该有多大!尤其是抱起2.8米高、180斤重的液压单体支柱,在空着手的人都站不住的、倾斜而光滑的底板上挪动到支撑的位置,再把它竖起来,卡上注液枪,注液升高,支撑起金属铰接顶梁,一直撑到顶板,升足劲。他们是怎么做得到的?我们的矿工兄弟,在漆黑的百米井下,只凭戴在安全帽子上的矿灯发出的微弱光柱照明,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呼吸着煤尘飞扬的空气,冒着生命危险,干着牛马所不能及的重活儿,流汗流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他们扒出来的煤炭,被人们比喻为太阳,为人们送去光和热。可是,他们的奉献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成正比。他们本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
一天晚上,我正在矿调度室值班,炮采工作面发生了冒顶事故,我就下井到现场跟班去了。
这次事故是由断层引起的,其位置在工作面的中上部煤壁处,距上出口约50米远。冒顶的规模:长11米、宽1.3~2米、高1~2米。这样的规模,在炮采工作面上算得上大冒顶了。
技术人员在编制这类处理冒顶事故的技术安全措施时,有3条安全措施是必须写的:1,施工人员到达施工地点后,先检查,后工作,坚持“敲帮问顶”(用镐、铲子或其它工具敲打顶板、巷道的两帮或煤壁,通过观察、听声音,判断顶板是否有松动的矸石、帮和煤壁是否有松动的矸石炭块);2,用长把工具找掉顶、帮的危矸活石;3,扶棚、装顶(将棚子与顶板之间,用木料等支护材料接实)从冒顶区域的两边向中间逐棚进行,严禁在无支护的情况下作业。
以上3条安全措施,第1条是必须做,也是能够做到的。第2条也是必须做,但有时没法做得到;如:冒顶高度大于5米时,不要说难找到这么长的工具,就是有,人也很难举得上去;第3条,理论上能做得到,在实际作业中,几乎做不到。
实际作业时,不仅不会从冒顶区域的两边向中间逐棚进行,而是从中间先开始干。因为,冒顶区域的中间部位,往往是跨度最大、高度最大的地方,在这个位置,用最硬的长料(工字钢、铁道、粗木料)先扶起1个走向棚子,其它的走向棚子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有了跨度最大的这个棚子,就能以这个棚的梁子为支点,在煤壁及其它支架上找出若干个支点,将木料担在这些支点上,起到掩护作用,然后,再扶其它棚子、装顶,就比较容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