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抢险救灾 (1 / 7)
        在张庄煤矿的井下负300米水平西大巷中部,向左掘进了一条约200米长的平巷。在这条平巷的中部,向下有一条斜巷,可通负700米水平大巷。在这条平巷的端头,是大绞车房。绞车房的前面,是正在施工的下山斜巷。绞车房的旁边是绕道。平巷与正在施工的下山斜巷,在同一条中线上,因为有绞车房阻隔,故采用绕道将平巷与下山斜巷连接。

        在下山斜巷里掘进,由于有顶板淋水、底板渗水、人工洒水降尘等水源,水向下流,跟到迎头,影响施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巷道的一边底板上挖水沟,并在距迎头较近的地方,挖临时水仓,将水截流到水仓里,用小潜水泵将水仓里的水,排到斜巷上口外平巷的水沟里。该下山斜巷有底板渗水,所以,也采用了这种排水方式。

        1997年2月17日,早班现场施工人员向调度室汇报,下山斜巷内底板水的渗出量,比前几天大,潜水泵排不空了。分管掘进工作的矿领导,安排清理水沟,挖大临时水仓,并安排从地面再送下去一台潜水泵,加大排水力度。

        迎头的积水越来越多,已经不能正常施工。人员被调去清理水沟、挖大水仓。地面另组织人员往井下送潜水泵、开关、排水管等设备。施工单位上早班的干部和工人,都围绕解决水的问题忙碌着。在调度室值班的矿领导,把解决该下山斜巷底板水的问题,放在首位,随时调度水情,调整措施。

        底板水越来越大,已不是起初的渗水,而是涌水了。显然,增加一台潜水泵,也解决不了问题。矿领导安排往井下送大水泵了。

        到了下午3点,底板涌水量还在加大。矿领导们已经心急如焚,在总调度室采煤管理组办公室里的矿长王有启,已经意识到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所有的在矿矿领导、相关科室的主要领导、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都已集中到调度会议室。矿井的总采掘平面图,铺在会议室的桌子上。矿领导们一边指挥排水,一边研究万一发生大事故,全井下人员撤离的方案。

        尽管施工单位的早班职工,已为排水紧张地工作了一个班。尽管中班的职工接班后,继续忙碌于处理涌水的问题。尽管矿领导、相关科室领导、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调度人员,已经拉开了一场恶战的架势。但是,其他采煤、掘进、开拓及辅助单位的干部职工,并不知道这件事,或者不知道这件事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生产正常进行。早班与中班的工人,到了上下班的时间,在各自的工作现场正常交接班。像平时一样,各人干着各人该干的活儿。风平浪静,一切如常。

        下午5点半钟,在下山斜巷迎头后方约4米处,发出“嘭”的一声巨响,地下水冲破底板岩层,碗口粗的水柱喷出来,直射顶板。早有思想准备的现场施工人员,看到这种状况,毫不犹豫地拔腿就跑。跟班干部跑到电话机旁,迅速拿起电话,向调度室汇报这一突发情况,还没有说上两句话,又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出水处大面积的底板岩石被冲开,大量的地下水猛烈涌出。打电话汇报的人,说了一句:“毁了”,扔下电话,拼命逃跑。调度员从耳机里清楚地听到了轰响声和“毁了”的声音,再询问情况,就没有人回答了。

        矿领导立即安排通知井下所有单位、所有岗位的职工,迅速撤离上井。调度台上的所有电话机,都有人不停地使用,通向井下的电话机,急切地向井下人员下达撤离的指令,通向外部的电话机,紧张地与外部联系。调度室里一片紧张混乱的景象。

        井下人员接到撤离的指令后,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岗位,拼命地向副井下口奔跑,只有到了这里,才有上井的希望。先来到的人,急切的登罐上井,平时一罐允许上12个人,这时能挤进去16个人。副井下口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撤离的,他们必须等井下所有人员都上井了,才能上井。井下口大泵房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撤离的,他们要开启所有的水泵,以最大的排水能力,向地面排水。

        在负300米水平工作的人员,由于离井口近,虽然是涉水逃跑,还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井下口,登罐上井。由于东翼负300米水平、负520米水平,两个大绞车房的司机,接到撤离的指令后,也逃跑了。这就苦了在东翼负700米水平~负780米水平之间工作的采煤、掘进、辅助单位的职工了。他们接到撤离的指令后,深知他们位于井下的最深处、距离副井下口的最远处、他们的危险性最大。

        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从负780米水平,沿着电绞眼,一直爬到负300米水平。年轻人、体力好的人就爬得快,年龄大、体力弱的人就爬得慢。为了逃命,大家争先恐后,谁也难顾得上谁。早一分钟到井口,就有可能生,晚一分钟到井口,就有可能死。谁不想早一点跑到井口呢?但是,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也有年轻力壮的人,拽着年老体弱的人,一起往上爬,年老体弱的人,还是跟不上步伐,又怕耽误了年轻人的逃命机会,就推开年轻人,叫他先走。

        他们从负780米水平,沿着电绞眼,向上拼命地爬,一路上都是从上面淌下来的哗哗流水,流水声催促他们更加拼命地往上爬。当他们好不容易爬到负300米水平时,发现大巷里的水,才满过脚面,心里放松了一点。

        他们向前走了一段路后,水就到了膝盖。再向前走,水就到了腰部,继而到了胸部。越向前走,水位越高。奔跑的人们,看到水位不断上涨,恐惧感不断增大,甚至绝望。他们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井口。可是,在齐膝深、齐腰深、齐胸深的水中奔跑,越想跑得快,却越快不起来。为了能跑快,人们有跑掉了胶靴的,有跑掉了安全帽的;有扔掉了送饭的包和水桶的,有扔掉了棉袄和工具的。

        当他们不顾一切地跑到副井下口时,高个子发现水已到了肩膀,矮个了发现水已到了下巴。他们感到有救了,他们暗暗为自己庆幸,他们认为自己刚才的拼命逃跑没有白费。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刚才的逃跑,其实是不必要拼命的。因为,大巷有千分之三的坡度,是为了排水而设计的。当他们从负780米水平,爬到负300米水平大巷时,负300水平大巷里的水位,就已经不再上涨了。他们即使慢慢地走到井口,也一样是那么深的水位,也一样是能上井的。这一切,在调度会议室临时成立的抢险救灾指挥部里,矿领导们早以从矿井采掘平面图上分析出来了,只不过无法通知到逃命的职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