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章 静思堂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章 静思堂 (1 / 2)
        ?\t明朝永乐年间,朝廷纂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诏颁天下,统一思想,使得程朱理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其结果是“上自官员,下至贩夫走卒”,大都受到“忠孝节义”思想的感染。而高唱“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道学家朱熹之流,其实是些狎妓的无赖。在性教育、人体美学方面实行禁锢的同时,从明清以后,就暗中流传着各种淫书和春画。道学已成为伪善和禁锢的代名词,也成为汉民族创造力的禁锢力量。汉民族虽然仍以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著称于世,但是由于对外拒蔽、对内禁锢的宋明道学的传统,这个民族特别是这个民族中的各个青年世代,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冒险精神、开拓精神,一直受到传统力量的压抑,这是中华民族迄今仍和发达国家在民族心理上所存在的一个不容忌讳的差异。而这种民族心理上的弱点往往又成为家长制、小生产、安土重迁、不敢远离家乡、不愿开拓边疆等各种保守痼疾的温床。

        第二日,天刚亮,文庭便被诗逸叫醒:“山下的商市好热闹,陪我去嘛……”

        至山脚,只见几个岛民迎面而来,一路有说有笑。诗逸对文庭道:“他们篮子里的鱼长得好怪。”她指向前方:“我们去码头那边看看,说不定还有更怪的鱼。”

        沿着石子小路,只见前方商市林立,商市之中无所不有。西湖的龙井、云南普洱茶、五峰上洞茶;江南制造局与江宁制造局的绫罗绸缎;景德镇的青花瓷;暹罗的香料、檀香、安息香,还有象牙、犀角;琉球的苏木、玛瑙、乌木、降香;古里国的宝石、珊瑚,日本的金银、倭刀;还有各色丝绸、针、铁锅、瓷器、古钱、药材、书籍、纸张、书画、染料、姑苏折扇等等。

        诗逸不禁感叹:“岛上真是无所不缺,称其为小蓬莱,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问及商贩,才发现,岛内众多商货,其价不及大明市集价之五分之一。两人继续朝前走着,诗逸指着一方小铺:“文庭你看,好多的铜钱。”文庭亦是惊讶:“怎会有如此多的铜钱?”他走上前,问道一商贩:“老先生,为何在此摆放如此多的铜钱。”老头听罢,不禁一笑,反问道:“两位是刚来岛上的吧?”文庭点点头:“随一朋友初来此地。”老头道:“这些铜钱当然是拿来卖的。”诗逸一脸诧异:“卖的?”老头道:“在大明朝,一两白银可换一等成色铜钱七百文,二等成色铜钱一千四百文,三等成色两千一文。而在日本的比价,一等成色铜钱两百五十文即可换一两白银,私铸三等成色铜钱八百文即可换一两白银。”诗逸讶然:“竟有如此巨大的套利空间!”老头摇头一笑:“真是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多待些时日,就什么都明白喽。(嘉靖年间,除明朝与日本两国间的货币的比价差率很大,存在巨大的货币套利空间。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大明,大明的丝、绸、棉等商品转销至日本的利润亦非常大,从事海上贩运有厚利可图。沿海私商大贾和豪门巨室不顾朝廷的海禁法令,竟相投资于海上贸易。他们“私造大船,越贩日本矣。其去也,以一倍而博百倍之息;其来也,又以一倍而博百倍之息。”违禁私通,日益月盛。出于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时的日本、南洋各国以及欧洲人,都要求与大明发展海上贸易。)”

        别过老者,两人路过一商铺,诗逸不禁停下了脚步:“文庭你快看。”文庭凑近一看:“这个是?”诗逸道:“这是泥金彩漆。”文庭道:“泥金彩漆?诗逸,你是怎么知道的?”诗逸道:“雨薇姐告诉我的呀。”说起雨薇,诗逸不禁想起了宁海的亲友,她望着远处的一艘艘舰船:“文庭,我……我想家了。”文庭道:“诗逸,徐大哥会安排妥当的。再过几日,我们就能离开这儿了。”诗逸指着不远的巨舰:“文庭,到时候我要坐这艘大船回去。”文庭笑道:“那可要花好多银子呢,到时候船长来收银子,我就把你押在他那儿吧。”诗逸气道:“哼……你个没良心的。”文庭紧搂着诗逸:“往后,不管你去哪里,我都不会离开你。”诗逸靠在他怀里,一脸幸福:“文庭,我也是。”她缓缓道:“答应我,回宁海后,再也不要去兵营了,好吗?”文庭微微点头:“好。”

        走出热闹的商市,穿过几处狭窄又安静的弄堂,踏过几处刻满岁月的石桥,三颗硕大的枣树映入眼帘,枣树后面立着一座学堂,风竹清幽,鸟鸣啁啾,不时传来一阵钟鸣。

        诗逸指着宅门牌匾,一字一字道:“静思堂!”文庭道:“没想到,岛上竟有如此素雅清正的学堂。”诗逸拉起文庭:“我想进去看看。”文庭微微摇头:“诗逸,读书人正在研习圣人之学,我们,还是不要打扰为好。”诗逸道:“小蓬莱距大明甚远,这儿还有科举不成?我们进去瞧瞧,不会碍着他们的。”说完,便拉起文庭朝学堂跑去。

        宅门内院,堂屋有三,不见先师孔子的行教像,可见古今书籍卷宗卧于一一排排三丈柜橱,闪着道道金光。穿过堂屋,再穿过一道竹木长廊,便至后院园林。

        园林内,可见一露天道场,道场内满是低矮的案几和蒲席(围成一太极之象),二十几学子,清一色白衫短衣,束发加冠,皆正襟危坐,屏气细听。道场正中,一香樟下,一白发夫子正坐教学。

        片刻后,迎面走来一僧人,问道:“两位施主,可是来拜访老先生?”文庭一脸尴尬:“这位大师,我们……我们……无意打搅这方清幽,着实抱歉。”诗逸拉了拉文庭,随后对僧人道:“师傅,这位公子向来腼腆,我……我们是来求学的。”她说完,朝文庭微微眨眼示意。僧人听完,轻轻一笑:“即来求学,就请入座吧。”

        道场内,两人悄声坐下,只闻诗逸轻声道:“文庭……”文庭急忙打断道:“诗逸,且听先生讲解。”只闻夫子道:“‘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刘向《说苑·政理》)……吴念,何为治国?”吴念起身,微微做礼,随即道:“先生。治国,大事也,亦为难事也。治国者需抓住根本,方可化难为易。这个根本就是‘爱民’二字,治国实为治人。”白发夫子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君主官臣之权力皆由百姓赋予,一切权力皆属百姓。古往今来,历代王朝之荣辱兴衰都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亘古不变之理。心系百姓之君臣,自然能得到百姓拥护;脱离百姓之君臣,不仅会使整个王朝遭遇没落,惹得千古骂名,而且……治国使众莫如法。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是衡量一个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相对标准和规范……”夫子说完,只闻众弟子皆道:“学生谨记。”

        半个时辰后,可闻几声钟鸣,在坐学子纷纷离去。抬起头,只见一团翻云飘来,天空渐渐沉郁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