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母亲的家训
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颜氏家训”、“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并称我国“四大家教范本”。我“连城张氏”族谱上有家规十六条:崇祠堂、谨坟墓、积公储、举户长、敦孝友、笃忠义、尊长上、厚宗族、治生理、戒嫖赌、严婚姻、肃闺门、饬丧葬、敬师友、息争讼、儆率教。别看每条只有三个字,但每条都有详细注解说明。连城张氏族谱不但有自己的家训十六条,还收录了朱柏庐先生家训(简称“朱子家训”)和沈絅庵先生家训,这是写在书里的家规定律。
我本人所体会的家规家训,是来自母亲的教诲。例如:小时候过年,别的小伙伴都穿新衣服。我是穿着母亲洗得干干净净、补得平整的旧衣服,就不好意思出门与那些小伙伴一起玩。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建国,小学生要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听过母亲的话,就自信地走出家门,与小朋友玩在一起了。因为我看过“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连环画,知道艰苦朴素是革命的优良传统。
记得在幼年时,母亲教我写字,因没有那么多的纸练字,母亲就用托盘(一次能托三碗菜到酒席上用的木盘)里面放点草木灰,用一根筷子教我在灰上写字。现在想起来,母亲真有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画荻教子”之风范。母亲教育我的方式是:当生活中遇到不同的事情的时候,母亲就引用恰当古语,对号入座地教诲我,如“今日有事莫推明日,明日恐怕天又下雨,那就什么事做不成了。”“起个早,当个工,免得求人落下风。”“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人胜我,勿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艰苦创业增财富,勤俭持家福万年。”母亲的金句良言,使我终生受惠,我要把慈母的谆谆教诲,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母亲的智慧,体现在贫穷生活中有方方面面,例如:,母亲就教我,用食用盐刷牙,母亲美名曰:用盐刷牙,有益健康!暖水瓶煮粥等生活小窍门,缺少食用油,每年也只从生产队分回几汤匙菜籽油,平时舍不得用油炒菜,那么一点油,留着来客人时,炒菜充门面,母亲炒苋菜,没有油,也能炒出人间美味,其做法是,先把铁锅烧红,再放洗净的苋菜,在锅里一炒,加点水,苋菜就不容易粘锅,加盐调味后出锅,母亲常说,世界第一美味,是“盐”。
洗山芋粉,就有山芋渣,现在人把山芋渣喂猪,在那粮食贫乏的年代,山芋渣可是春天青黄不接时的救命口粮啊!每年洗山芋粉时,母亲把山芋渣,挑到山上,山上的石头隆起而又光滑,它们星星点点的分布着,它们有大有小,千姿百态。母亲把山芋渣,做成粑形,晒在石头上,晒三到五天,没有晒干,也要收回来,防止夜间下雨,来不及收,山芋渣淋雨后更难晒干,而且会被雨水冲刷流走些,所以,只要晒得几成干?,就收回放在走廊里,下半年,天气干燥,放在走廊的山芋渣,被风一吹,就自然风干,第二年春天,把风干的山芋渣,用碓臼(我们家乡的土话,其实“碓窝”)把晒干的山芋渣粑捣碎,用石磨加工,再用筛子筛过,?筛子下面,就是山芋渣粉,用山芋渣粉,搞糊,或做粑吃,筛子上面的粗粒,用它做“山芋渣饭”,用香葱调拌,我就会大快朵颐,美食一顿。母亲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他就下水塘里去捕小鱼小虾给我们吃,母亲用智慧,不用下到水塘里,就能捕到小鱼小虾,她选择在田畈中间的水塘,从田里有多余的水流到塘里,母亲就利用从田里流下的浑浊的水,在水塘捎,用泥土堆成一个圆形的水坝,向塘里的方向开个一尺长的口子,田里的水流到水坝里,水有点浑,再加上水不断流动,鱼有喜爱流动浑浊的活水,它就成班结队的向流水的地方,拼命往上游,过一段时间,水坝里,就挤满各色各样的小杂鱼,母亲用笤箕堵住水坝口,用手把水坝里的鱼,往笤箕里赶,而后把笤箕快速端起,笤箕中的小鱼,离了水,就开始乱蹦乱跳,蹦到地下的又蹦到水塘里,母亲迅速把笤箕里的小鱼,倒在装有水的小木桶里,如此重复操作,一天也能捕到几碗小鱼,大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在逆境中,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没有“煤油”(农村俗事叫洋油)点灯照明(过去没通电),母亲就早早的吃过晚饭,晚饭后,祖母和我,祖孙三代,坐在堂心,从天井里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每逢十五之夜,月亮从天井照到我家,如同白昼,一阵微风从天井下来,把天井地上的树叶,吹到边角上,地下吹得干干净净,天真浪漫的事,要听祖母,母亲,轮流讲“聊斋志异”、“岳飞传”、“杨家将”、三国志等古典里的故事,也是一种文化的薰陶,伴我成长。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