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母亲是劳动能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母亲是劳动能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我们岱岭庄、岱洼、楼板、余板、柿树板五个生产小队,合并一个超大的生产队”,生产队大了,生产队队长,粮管员,会计等生产队干部,不用天天下田干活,记得当时,半导体收音机,还是凤毛麟角,生产队领导班子,用七十元从一位方姓老师手中,买来一部收音机,收音机买回来后,由队长保管,队长是个老实人,但对收音机情有独钟,爱不释手,走到那里,唱到那里。

  当时,请吃请喝也是乡俗,社员家有什么好吃的,例如,家里杀只鸡呀,鸭呀,在田里抓了一碗泥鳅呀,等等,自已舍不得吃,请生产队领导班子全体人员,来家吃一顿,喝点山芋片酒。请生产队干部进家,也等于家里也有收音听了,生产队干部到家里,一边喝茶,一边听收音机,《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滨》等样榜戏,悠扬的唱声,几个村庄都听到,从哪家传出来的收音机声,就知道,生产队干部在哪家吃饭,是件很有面子的事。久而久之,社员找生产队干部办事就容易找到了,社员自已总结出一个经验,只要迎着“收音机”唱声去寻找,准会找到你要找的人。

  生产队为了增加收入,办一个“面坊”和“豆腐坊”。我吴氏祖母参加面坊里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也能挣到五分工分。母亲是豆腐坊大师傅,母亲做豆腐,深得当地人民喜爱。队没有开办豆腐坊前,母亲就是远近闻名会做豆腐的大师傅了,村里每家每户,每年过年做豆腐,争着请母亲去做点浆这道工序,豆腐好与坏,关健就是点桨这道工序,操作得好,豆腐又白又嫩又多,操作不好,豆桨就变成黄豆腐水,没有豆腐,农村人一年通头,只指望过年才能吃上豆腐,如果豆腐做砸了,那就没有年的味道了,故此,母亲的手艺挺吃香呢。母亲在生产队开的豆腐坊里任大师傅,生产出来的豆腐白如玉,千张薄如纸,生腐炸得空心、黄而不焦,深得乡亲喜爱。给生产队创收入,因母亲日以继夜的工作,生产队按男劳力每天给母亲十分工分报酬,晚上加班到十二点,合计一天连加班可拿到二十分工分,母亲做豆腐大师时,对从事推磨,(当时没有电动磨)挑水、(当时没有自来水,吃水从要水塘里挑水回来)大哥十分同情,做豆腐,(当时做豆腐是用木箱、再放纱布给木箱内铺平,再把豆腐花放在四方四正产体小木箱里压实,每一箱豆腐,都要四方四正,四角圆尖,才有卖相,否则皆为次品,压千张,要张张薄如纸,每张要完整。炸生腐,要空心圆涨为上品,故此,在做豆腐,压千张,炸生腐的操作中,难免有次品等边角料,母亲是大师傅,她有权决定处理那些边角料,放在**里,豆渣可以卖钱。母亲把不好看边角料,给推磨挑水大哥哥带回家给小孩子吃,有了这些豆腐边角料,等于加了餐,挑水推磨大哥夸母亲是好人。

  母亲不但识礼仪,会烹饪,会做豆腐,还精通珠算,三遍乘,七遍乘,九归九除,斤折两(老秤十六两为一斤,半斤八两的成语就是指老秤,斤除两,算老秤一斤等于多少市两)。她教会很多年青人打算盘,当时没有计算器,算帐全靠打算盘。年青人学会打算盘,就等于学到一项技能,凭这项技能,不用下泥田,可做会计坐办公室,可做保管员,可站店等轻闲的活,所以母亲深得年青人尊敬。

  母亲姐妹三人,虽然没有民国“宋氏三姐妹”那样叱咤风云,但是,可彰显人间最真实的感情。她们三人心心相印,血浓于水,互相牵挂。小姨妈经常寄钱接济我们一家生活时,每年腊月,最盼望的事,就是望小姨寄钱和全国通用的粮票,每年二十元,三十斤粮票,这些都是小姨平时生活中,厉行节约省下来接济我们一家的。在当时二十块钱,可是个大数目,当时猪肉只卖七角三分元一斤,大米凭粮票,九元六角元一百斤。母亲靠一双勤劳的手,一个聪慧的头脑,加上小姨妈接济,总算把我们抚养成人,并完成学业。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