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换个环境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换个环境 (2 / 2)
        来到段庆和家,还没有进门,四嫂子就大声喊道:“三嫂子,你娘家侄子来看你来了。”三人正准备进屋,门帘子掀起来,出来了老两口。杨宇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没有马上认人。

        老两口迎接三人进屋,还没有站稳,男主人就对着杨宇说道:“你是小忠吧,长得和你爹年轻时候一样,咋过来的,还没有吃饭吧?”杨宇一听放了心。

        村主任简单寒暄了几句,走了。四嫂子和吕彩花知道杨宇还没有吃饭,一起张罗着晚饭,杨宇和段庆和坐在八仙桌边拉起了家常,四嫂子直到晚饭端上桌才告辞,杨宇起身道谢。

        人们走后,杨宇对老段夫妻说出自己家乡闹旱灾,自己的哥哥介绍过来,听说在海边工好打挣钱多,就过来了,给二老添麻烦了,段庆和说道:“二小子早就来了信,昨天还专门打来电话问,今天终于来了。”说这里打工都在县城,有加工厂,让杨宇先住下,慢慢找,杨宇心想:“怪不得县城上车的人那么多,原来都是打工的人。”

        一碗“淡干炒芹菜”和两个掺和面的馒头,让杨宇吃的很香,杨宇想:人在想吃东西的时候也不如饿急眼的时候吃得香。

        吃完饭,杨宇在老段家准备好的小屋里踏实的睡了。

        天大亮,天气晴好,杨宇出了房间才看清这个小渔村,房子大都低矮,同样傍海,远不及随港看着好,这也是经济水平的外在表现。

        吕彩花给杨宇端来了大饼咸菜和粥,杨宇问“姑父”去哪里了,吕彩花告诉杨宇,段庆和出海了,今年赤潮来的厉害,老段和别人合伙养的牡蛎和蛏子绝收了,赔了不少,这不听人说现在海胆的价格上来了,老段和合伙人一起出海了,先把网箱收拾收拾,杨宇问海胆好不好养,吕彩花说才开始搞养殖,网箱养的只要水不是很“肥”,收成会不错,就是投入太大,海胆苗都是国外引进的,价格太高,咱们自己还培育不出来。

        杨宇边吃着早饭,吕彩花就在一边和杨宇拉着家常,就像亲姑姑和亲侄子一样。

        早饭过后,杨宇没有别的事,看到段庆和家的院子比较乱,就动手把院子收拾了一下,母亲常说:“家里院里杂草疯长砖头瓦块乱堆,不仅招蛇蝎,也是破败之象。”因此自家院子总是干干净净的。

        吕彩花不让杨宇干活,说今年过去了就把地都包出去,大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子,大儿媳让老两口过去住,也帮着带带孩子,杨宇问:“姑父舍得了海田?”吕彩花说:“你姑父不愿意去,说县城空气不好,哪里不比这里好,这里腥臭腥臭的。”

        段庆和天傍黑才回家,虽疲惫却兴奋,晚上让老伴搞了两个菜,要和杨宇喝一壶,杨宇不喝酒,段庆和自己倒了二两的口杯满满一口杯,一边喝一边给杨宇讲着养殖海胆的构想,眼中的光芒显现着对收获的憧憬,吕彩花在一边总是说进城吧、看孙子吧,孩子大了不用咱们管了,挣多少钱才够。

        老段一着急,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撂,说道:“就知道瞎比比,不挣钱,孩子们买房拿什么赞助。”吕彩花不说话,出去了。

        老段回过头来对杨宇说,老伴早不愿在渔村住了,总是“拔气米芯”,然后笑着说:“她想去县城,去了几次,还是担心我吃不好饭,又回来了。”“现在不挣钱,老了给孩子们添负担。”

        和段庆和聊着天,杨宇知道了莹霞县的情况,而且将当地的口音方言也摸清了规律,好几个辅音字母双双混淆,而且讲话时无论多少人、在什么地方,都是中气十足,嗓门大,杨宇和老段说话时一改平时低声慢语,有意识练习一下,说起来像吵架一样。

        这里也有海产加工,都是些留守妇女在干活,男人出海的不多了,渔获不及养殖,所以平时不用多少劳力,就是收获的季节忙不过来,帮工过来很多却不会干。

        杨宇有时问在哪里打工好,老段说:“猛一看,你像山里出来的,我能看出来,你有文化,还是到大城市干大工能挣钱,干小工不行,最次也要去县城,县城建大楼、盖工厂缺人。”看着老段黝黑皱纹沟壑的脸,心想:文化是一面,见识是另一面,别看老段没上过几天学,看问题办事情,很有章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