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春海市场 (1 / 2)
第二天吃过早饭,杨宇辞别了老段夫妇,坐车去了县城,说是找工作,到了县城就是把县城转一转,晚上回去给老段捎上两瓶酒,说是在工地找到了小工的活,有钱了。老段说什么也不收,说小工挣钱不容易,把卖酒的钱给了杨宇,让杨宇存着,到时候娶媳妇用。
有一次,知道老段要出海,杨宇就不去县城了,跟着老段出海,吕彩花从床头的箱子里找出一顶部队的作训帽,给杨宇带上,说海上风大阳光足,戴上个帽子防晒。
小渔船离开了码头,船边的海水从昏黄变为灰蓝,慢慢的变蓝。
到了老段家的海田,老段开始查看浮漂网箱,船在海里“之”字行走,杨宇也帮不上什么,只是听着老段讲着,自己举目四下看着,这片海域没有其他渔民上工,小船孤零零的,即使风平浪静也觉得凶险恐怖。
杨宇后来回忆在涌砾村的日子,虽然条件艰苦,却是真正的幸福时光,吃饭、逛街、晒太阳。
一天,杨宇在村子边走着,不停地用当地语言和村中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打着招呼,走到村口的大路上,看到前边停着一辆汽车,走过去时,看到车上下来了一个人,“康大头”杨宇有些激动,走了过去,用当地方言打了声招呼。
康程点了点头,手里拿着一张纸,对杨宇说:“有些半岛渔民的样子,这是一些注意事项,你先看看。”说着递给了杨宇,杨宇看到纸上写着:快速进入该公司熟悉情况。
在杨宇低头看的时候,康程说:“过几天宏德公司有人过来招工,你报名去到宏德公司打工,完成任务的方式你自己来定,注意安全就是了。”杨宇说道:“老段这里怎么办。”康程笑了,说道:“你已经打扰了人家的正常生活,你打工离开,人家也不用为你操心了。”说着拿回了纸条,说了声再见,开车走了。
没过几天,镇上就传说宏德公司要来招工,还有人发传单,杨宇看了看传单,主要是招塔吊操作工、叉车工、电工和大货司机,待遇还不错,这几个工种只有大货车杨宇能驾驶,但是没有**,只好填表报了仓库保管,过来应聘的大都是没有技术的,仓库保管招的少,还要刷下去一批,杨宇因为年轻有力气,被聘用了。
回到涌砾村,老段夫妇很高兴,说这一带常有人到那边打工,都知道宏德公司是个大公司,杨宇对老两口这段时间的关照表示了感谢,老段两口子说今后也把这里当成家,有时间就回来看看,说杨宇的被褥太薄,最后还送给杨宇一套被褥,说打工的公司不给准备这些。
第二天,辞别了老段夫妇,来到镇上的招工处,和一群工人来到轮船码头,坐船来到鑫胜港。
在码头一上岸,就看到一个锣鼓队敲锣打鼓在码头欢迎,还有一群妇女扭着大秧歌,杨宇以为有什么旅行团要来,可是周围没有什么人,这群农民工在码头一整队,杨宇才知道是欢迎这群人的。
面对这样的仪式,这些人有些受宠若惊,开始队伍中嘻嘻哈哈,慢慢变得严肃起来,有些不自然。
锣鼓秧歌停了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穿西装的、黑黑的瘦高男人走到队前,先说了代表公司表示欢迎,杨宇身边一个工友自豪的说:“他就是王庆,和咱是老乡,宏德集团的副总。”杨宇小声问:“是莹霞人?”“对,人可讲义气了,就是他召的咱这些老乡。”
王庆介绍说公司要求先培训一天,培训过后,按照工种分到各分公司实习,实习期一个月,不同工种实习期间工资不一样,实习期过后和公司签合同,公司给交三险,实习期不合格或自己不想在公司干了,公司发给回家的路费,大家好好干,干得出息了才对得起家乡父老,才能回去建楼房娶媳妇,人群一阵大笑。
杨宇听着,感觉这家公司的确够大气,管理也比内地企业规范些,现在看宏德公司做大做强是有道理的,仅凭能送回家的路费,就很有我党早期革命工作的风范。
工友们乘坐两部大客车离开了码头,来到了一个大货场,安排八个人一个房间打地铺,晚上吃的大锅乱炖、米饭馒头管够。
休息了一晚,大伙的精神恢复了,被召集到一间大教室,负责培训的经理讲了公司发展,然后就组织看电视片,主要是讲田荣振从一个打工青年逐渐成长为优秀企业家,宏德公司如何从小歌厅成长为集餐饮娱乐物流建筑地产为一体的大集团,电视片中不时闪现着一个中年男子,在开会、在工地、在慰问孤寡老人、在资助失学儿童、在和各级领导在一起。
培训结束后,每人发了一身蓝色工装,工装的胸口处印着“宏德集团。”培训经理说在公司,上到董事长下到一般工人,只要不是特别的场合,必须穿工装,所以大家看到穿工装的不要大意,可能是董事长或总经理什么的,引来大家一阵大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