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风俗
娘亲是从不会为自巳着想的,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父亲和几个孩子身上。日子虽然过得青贫,但也温馨快乐。母亲做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信奉的一套道理。几十年从未改变,坚定不移。每次我们姐弟四人无论谁过生日都是要煮鸡蛋的,一定要六个,代表着六六大顺,虽然是煮给一个人的,但每人都能分一个,谁的生日谁就能多得两个,深秋的一天大清早迷迷糊糊的我还懒在被窝里,一包热呼呼圆滚滚的东西?进了我的被窝。一下惊醒了我,呀!?是煮鸡蛋唉,煮鸡蛋,今天是我生日,真是个好日子,能有鸡蛋吃了?,阴历八月十一是我合鸡蛋的约会。从那以后的一个多月,我天天在院子里订着母鸡,订着鸡窝,恨不得把鸡?进鸡窝敢快下蛋,搞得母鸡们见了我跟见到黄鼠狼一样咯咯乱叫。领头的公鸡是一定要叨我的。辛辛苦苦的攒了半筐鸡蛋却被娘都挎走了。说是给一个党员叫李金学的大伯家看月子去了,因为父亲成分不好,每次开党员会时,这位李大伯都会为父亲说上几句好话,这也给老实懦弱的父亲免去了很多祸事。我既心疼那半筐鸡蛋,又觉得该把鸡蛋送给李伯,心中暗暗发誓以后我一定要当个党员。一天我见邻居赵婶挎着半筐鸡蛋去了前街的王主任家,我象得了本事似的跑回家,跟娘说,娘,王主任家的媳妇做月子啦。别瞎说,娘昨个还见她溜大街呢,真的,我都看见赵婶挎着半筐鸡蛋看月子去了。小孩子懂得什么,鸡蛋不广是看月子的专用,还有许多用处的,唉!?这孩子馋鸡蛋馋红?了,打那以后每隔三五天,母亲总会给我煮一枚鸡蛋。又有一次我见赵婶扲了几瓶罐头去了前街,总之前后五六次吧,那年年未赵叔由最远最苦的山场,调換了一个工资高,又很轻闲的工作。鸡蛋留给我的回味太难忘了,占据了我大半的心思,我总能在无意中发现有关鸡蛋的蛛丝马迹,。放稂开票的王胖子家是没养鸡的,可是隔三差五的王胖子家门前的泔水沟里,总会出现一堆鸡蛋壳,那时的商店是没有卖鸡蛋的。难道没有鸡也能弄出鸡蛋来,这项本事让我又羡慕又忌妒。每月定量油放完,总会有余富的,加上两角线在卖出,美其名曰?,“议价油,”,不要小瞧了这几斤“议价油”能大大提高一家人的生活质量。能把贫困的日子变成美好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会买到的,河西的田二嫂每每扲回五斤“议价油”都会夸夸自家的两只大母鸡,幸亏这两鸡多下几枚蛋,家中的好日子就靠它俩了。扬会计家中也弄来两只小鸡仔,小儿子永富整天看着去放鸡,结果还是被老鹰叨走了一只,剩下一只,长得格外喜庆,红冠子,绿尾巴,身上的羽毛五彩斑斓,闪着亮光。雄赳赳气昂昂的,每天早早打鸣,格外响亮,我真羡慕那只大公鸡,永富天天都能吃上鸡蛋。
父亲的活计又苦又累,总是干不上赵叔那种好工作,闻着田二嫂家中飘出的油香,久久不愿离开,家中有个大事小情的总没有庞叔家顺当。我还是看出了一点点门道来,不在羨?慕那只公鸡了,鸡蛋也不是看月子的专利了。我开始痛恨鸡蛋了,不在吃鸡蛋了,心里对全家人有愧,觉得对不起家人,是我吃悼了爸爸的好工作,吃掉了全家人的好日子,吃来了恶运,让家中诸事不利。**鸡蛋,,从那以后我不在吃鸡蛋好多年!?江婶子下的大酱是全林场出名的,腊月里烀酱豆,做酱块子,用纸或布包了酱块,放在屋中的高处,开始发酵,直到开春五月,一定要在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下酱的,这样才能发酵好的,发酵的时间要一个整月,也就是所谓的满月。每当大酱满月了,总是盛出十数碗来送给前后左右的乡亲邻理的,寓示着家中出将,幸福吉祥。这是打祖上传承下去的习俗,民俗文化的特色。世俗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一个做了演员,一个成了导演,真是精髄啊?。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