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感觉
六岁的我就背着一个小书包跟着姐姐去上学了。书包是娘用一条旧裤子改的。不是我多聪明提前上学,是娘为了去家属队干活儿挣钱,我又没人管,就提前找个有人看的地方吧。从出生的茅草屋到学校的课堂,多了一张长桌后面的半个脑袋。五年的时间我长大点了。
四岁那年我得病了,气管炎。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真的很要命。我坐在炕上,口中吭吭吃吃的喘不上来气,憋的脸红心慌。现今回忆起来,仍感到胸闷心悸。就像被人捏住脖子的鸡子,咕咕的直翻白眼。山下的大医院去了几次,也不见好转。娘亲回来后就四处寻找偏方,人家都说偏方治大病。没过多久,娘请回家一位弓着腰小脚的老婆婆。娘破天荒的烙了白面葱油饼,炒了一盘子鸡蛋。小脚婆婆边吃着油饼炒蛋,边跟娘说着什么事,娘一边小心翼翼的侍奉着,一边不停的点头。这种事情发生了两三次。终于有一天小脚婆婆急慌慌的来到我家,偷偷的递给娘一个小包包,嘴里不停地说着:真的很不易的,人家知道了会翻脸的。娘小心翼翼的接过来,一边千恩万谢的说着感谢的话,一边把客人让到炕上。那天我第一次记住了,也第一次有了从来不会忘的感觉——我吃到了一碗水饺。也许是水饺激发了感觉,也许感觉就等着水饺的唤醒,那时起我的灵魂和肉体完美的契合了。我像新出生一样,那以前的记忆丢失了,丢的一点印象都没有,娘喜庆的笑容好久不见了,娘说我吃的香且快。从那以后我这一生爱上了水饺。
我的气管炎好了,而且好的很彻底,再也没犯过。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人是一位接生婆,给娘的是头胎男婴的胎盘。什么道理我说不清,可我的气管炎,确确实实好了。那年我四岁,
我能自己爬下土炕,拎着一个有我腿长的饭勺,在一个比我高半头的大木桶里掏出半勺水来,美美的喝进嘴里。骑着一根架条在园子里跑的灰头土脸,一身汗水。娘每每看到我跑的一身灰土,总是高兴地说着:“好了,好了,这孩子的病真的好了。”
邻家的孩子总是跟我打架,他们都有哥哥弟弟,而我没有,总是被楱得鼻青脸肿。既使杨家的哥俩把我按在水坑里狠揍,我依然薅着他弟弟的头发不放。就这样三天两天的跟人打一架,总之不论被人揍了还是把人家揍了,回家是不能说的,否则还会换来三巴掌两脚,并且还得被拉着去跟人家道歉。
我的另外一个嗜好,是从内心深处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寻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一个人静静的靠在那,并不是能想像或思考什么,只是静静的体验那种宁静和安祥。只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常常惹来事端。有一次我发现一座小棚子里很安静,里面还有一个棉窗帘,于是我就躺在窗帘上体验享受那种宁静了。当我被娘从宁静中唤醒时,已是满天的星星了,“吓死娘了,可找着了!这孩子在这睡着了。”
四岁这一年让我有了人生的五种感觉。一是气管炎的“憋”;二是对饺子的“馋”;三是骑着架条满园子跑的“累”;四是让人狠揍一顿后的“疼”;五是挨揍后回家的“忍”。这是灵智与肉体共同生长与发育最快的捷径!
童年并不全是美好、天真无邪的,同样掺杂着人性的丑恶、卑鄙!我带着无知与懞憧走出了家门,走进了让我尝到了这一切的少年社会。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背着书包急急地往家赶着,根本就没有防人之心。前面的老庞家的小有子,是一个大我五六岁、高我一倍的孩子,正慢慢的等我靠近。我刚走近,他就用后腚猛地撞在我胸口上,一下把我撞的翻了三四个滚。我趴在地上捂着生痛的胸口,狠狠的盯着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小有子边看着我边笑着对别的孩子说:“看见了吧?这就是绝招!”。另外一次,我正悠闲地走在路上,突然后背传来一阵穿心的疼痛,我龇牙咧嘴的回头一看,是前街老罗家的林叶,一个大我三四岁的男孩,把一把刀子掷在了我的后背上。这样的事情多了,我的脑海中自然就生出一个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对我?掷死地而后快!为什么?为什么呢?
在我的性格中有一种本能,无论什么事,要是弄不明白,就永远忘不掉,无论多少年,始终寻找答案。可以把看似毫不相关的几件事推导串连一起,找出正确的答案。正是这种个性,多年以后让我终于得到了答案。原因在于,父亲勤劳,又不善交际,难免做事不顺别人之意;母亲节俭,心思又细腻,日子自然会宽裕一些,吃穿用度上要比周围的人好上一些。这难免成为一些夫妻吵架时攻击对方的语言武器,男人会说你看看谁家的女人,你再看你;女人则会反唇相讥,你怎么不看看人家的男人呢?怎么怎么样诸如此类的。这种贫苦造成的怨,久了就转移到了自己熟悉又比自己过的好的人身上,这些语言和情绪上的怨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下一代,孩子们没有大人的伪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找一个发泄的目标,于是我成了最佳的选择。
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低估了贫穷的力量。它导致了人性的坠落,丑恶了灵魂。
我感谢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们。是他们增强了我对事物的推导、思索、定性的能力,更增强了我生命的韧性。
秋天到了,会有成群的苏雀飞来我们这里觅食,这时又成了我们最忙的时候,忙着寻谷穂,做滚笼子(一种竹签插成的捕鸟工具)。经过几天的辛苦忙碌,我终于有了自己的鸟笼,我用两个玻璃球跟人家换来两只苏雀装在里面,在林子边,田地里四处跟着大家乱跑,攀比着谁的笼子好看、谁的苏雀叫得欢。鸟笼中的鸟叫油子,也就是鸟引子,笼子的两边还有两个翻滚,翻滚上插上谷穂,是为了诱捕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做的鸟笼从没捕到过一只鸟,每次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成功的捕获。在这欢快的,充满童趣的时光里,我看到了震惊我灵魂的血腥残暴的一慕。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一天上午我跟几个伙伴提着鸟笼,跟另外几个孩子碰到了一起。他们的鸟笼又大又好用。没多久他们的笼子就捕到很多只鸟。我正羡慕的欣赏着他捕到的鸟时,其中两个大一些的孩子,都是前街的,一个是老罗家的三小子,叫小权,一个是刘家的锁柱。他俩的行动吓到了我。两个孩子抓住一只只美丽的小鸟,狠狠地摔在地上。鸟儿扑腾着翅膀,嘴中吐出一大滴鲜血,小小的眼睛中充满可忴、怨恨的泪光。接着他们抓起吐血的小鸟,用两只手指甲撕开了小鸟的皮毛,掏出了内脏,揪断了双爪。我惊愕地、呆呆地看着这一切。这一切就是为了一盘鸟肉!我心里恶毒的诅咒着,将来你也会被摔死的。不知是我的诅咒灵验了,还是冥冥之中有着因果轮回,多年以后他们俩真的都摔死了。这个结局我一直在寻找着原因。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很多件,这好象在对我寓示着什么?
我内心的善良来自于母亲的日常生活点滴。每逢过年都会宰杀一只公鸡来做过年饭菜的,杀鸡时母亲嘴中都会碎碎念的唠叨着:鸡、鸡、你别怪、你是凡间一道菜,今生度过这场灾,来生托成个大员外。姥姥病了,娘带我回山东老家看望姥姥。姥家养着一条大黄狗。一天园中的大黄狗突然狂吠起来,我跑出来一看,园门口站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手中拄着一根棍子,挎着一个筐。这时娘拿着一个玉米饼子走了出来。我以为是来了客人,娘为了引开大黄拿来的饼子。伸手夺了过来说:“我来喂!”直接扔给了大黄。大黄叨着饼子跑了。门口的女人呆呆的望着我,娘赶紧转身拿来两个白面馒头,放在女人的筐里,嘴里说着:“别见怪,别见怪,这孩子是东北来的,没见过。”从此我认识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讨饭。姥姥的病久不见好转,娘给大舅留下了给姥姥买棺材的钱,无奈的带着我回东北了。平日里母亲点点滴滴的善良,在我内心生了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