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当太子(6)
乾隆三**(1773年),乾隆帝终于确定了皇储人选,并“手书应立皇子之名,密缄而识藏之”。写有皇储名字的密旨被缮写两份,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及乾隆帝身边,并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储君,就是皇十五子永琰。当然,这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即将禅位于嘉庆帝之际,才宣示揭晓的。
不过,即便做了决定,乾隆帝对自己的选择是没有多少信心。在乾隆三**(1773年)冬天进行南郊大祀时,乾隆帝向上天默默祷告:“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已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这段话的含义就是,请上天再帮着乾隆帝把把关,看看他的选择是不是正确。如果永琰是当皇帝的那块料,就请上天保佑他活到登基的那一天,否则,就让永琰也像他的那些皇兄一样早早安息了,以免耽误大事。为了江山永续、社稷相传,也顾不上父子情深了。
这话说的够狠,充分说明了乾隆帝对他的选择是否正确,有点心虚。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许多偶然或必然的因素的影响下,乾隆帝在既不十分情愿而无十足把握的情况下,秘密将永琰立为帝国的皇位继承人。
当然,十三岁的永琰对此一无所知,否则,他极有熬不过乾隆帝严格而又漫长的暗中考察。其实,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乾隆帝没给永琰安排什么重要的工作,永琰除了读书就是奉乾隆的差遣参加各种祭祀和祈雨活动,将孔圣,风神,关帝,祖先,皇后,都祭了好几遍。即便是乾隆四十九年陪同乾隆帝南巡、乾隆五十五年和乾隆帝巡幸山东,还都不是单独成行,而是和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一起参加。
待遇方面,也毫无特殊。只是在十六年之后的乾隆五十四年(17**),被封为嘉亲王。这也算不得什么优待,因为同时被封爵的还有皇六子永瑢和皇十一子永瑆,他们分别被封为质亲王和成亲王。
不过,上天好像对永琰才智和道德水准比较满意,不仅让他平平安安地活着通过了乾隆的考察,还顺便创造了一项中国历史的记录。从乾隆三**被立储(1773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登基,坚守的二十二年,使永琰成为中国历史上从立储到登基,间隔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永琰熬过了漫长的考察期,终于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厉害人物呢?
我们知道,永琰是个“幸运儿”。乾隆帝的十几位皇子,有的早亡,有的因母获罪,有的根本达不到成为“一国之主”的基本要求,而被纷纷淘汰的情况下,永琰脱颖而出,被选中成为秘密皇储,确实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但永琰长期的“克勤力学”,又使其获得最终的“胜利”具有了一些必然性。
我们先来看看清朝皇子的教育。顺治帝和康熙帝两位皇帝继位时,正值满清入关开始统治中国,政局不稳,皇权不固,两位皇帝又都是年幼失怙,幼龄登基(顺治帝6岁登基,康熙帝8岁登基),所以他们的早期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康熙帝临朝后,开始重视皇子的教育问题,并逐渐制度化,形成“家法”,要求子孙严格遵照执行。
康熙帝时在宫中增添了“皇子学校”——上书房,雍正帝时编写了教材《庭训格言》,乾隆帝则是正式下谕,要求“诸皇子六岁以上即就上书房读书,皇孙、皇曾孙亦然。”。清朝皇子的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读书地点、开蒙年龄、学习内容,以及师资等方面,均有了定制。
清朝对皇子教育的方法“严格”而“全面”。
皇子们的身份虽然高贵,但是学习制度却较为民间更加严格。皇子们学习的时间规定是“卯入申出”,也就是每天大约在清晨五点左右就要到上书房开始一天的学习,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才放学。一年到头,没有寒假更没有暑假,只有在元旦、端午、中秋、万寿节(皇帝的生日)和皇子本人的生日可以放一天假。即便是除夕,也不放假,只是提前放学。读书时,经过师傅的允许可以休息一两次,每次也就一刻钟时间,可以去旁边的下午小憩一下。学习间隙,皇子们可以谈谈各自读书的体会,扯闲篇或随便走动,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否则就要受到罚站的处罚。
贵为皇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学习尚如此紧张,现在整天喊累喊减负的孩子们及其家长们,看到这里,应该感到稍许“汗颜”。
皇子们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可谓文武兼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项重点内容:汉学、满文和骑射。
教授汉学的上书房总师傅或师傅都是从翰林官员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当代大儒,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本朝帝王的圣训、顺治帝所编《资政要览》和雍正帝编纂的《圣祖庭训格言》也是必读必会之书。教授的方法比较传统,根据就读皇子的年龄和程度,分为若干“教室”,由不同的师傅教授不同的内容。但依旧沿用“师傅读一句,学生照读一句”的老方式,先读过百遍,然后和前四日所读的生书一起再读。如此五日一循环,周而复始,直至将一本书的内容烂熟于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