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人才引进 (1 / 4)
在海东理工大学四年本科、五年博士的学习经历,让张智对海东理工大学的师资结构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加入海东理工大学教授团队的申请里,他更懂得如何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他的准备工作是周密而详尽的。
“目前,国内四十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才趋于饱和,学院迫切希望引进一批年轻人才,你作为一个已经超过人才引进政策规定的年龄上限的申请人员,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这是在张智的留校申请提交后,在海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对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面试时,首先被问到的问题。
张智经过精心取舍撰写的个人履历,已经有针对性地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在申请登记表中,他的个人履历部分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一九八七年大学毕业即进入部属科研单位曙光研究院工作,二〇〇三年已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upc的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军工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院所资金项目多项;
历任课题组长、部室主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曙光院科技部主任、曙光院副总工程师等……
面试现场,张智围绕这一履历,详细阐释了自己所承担的科研工作和已经取得的多项成果。
面试小组的教授们见惯了以论文论身价的应聘者,而张智却对论文避而不谈,这反倒使他的优势得以凸显。
这一面试策略,正是张智刻意为之。他就是想以此有效地避开或弱化他论文成果不足的短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