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政权在基层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政权在基层 (2 / 4)
        “家家都能吃饱,自从朝廷推广土豆、地瓜之后,家家户户现在都种,一年只要种一亩地的土豆,就能管全家一年饱饭,但是土豆、地瓜不像谷子,不能长时存放,所以还是得要种谷子。而且土豆、地瓜吃多了也会腻,尤其是地瓜,吃多了烧心反胃的厉害。

        所以刚开始的几年大家都觉得好吃,但现在都觉得不如谷子麦子好。”

        “呵呵,是嘛,但至少能吃饱了肚子,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饿肚子。”

        “这倒也是,听奶娘与义父说,三十多年前七王之乱的时候民不聊生,吃不饱穿不暖。这些年朝廷推行了好些政令,百姓能吃饱饭,穿好衣服,还少交税,官府和地主的压榨也少了。”

        “虽然老百姓吃饱穿暖了,但是官府和地主还是对老百姓的诉状不太过问,甚至不作为,这还是问题。”

        现如今岐帝国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农业也摆脱了传统的模式,正在朝着新形态农业发展,粮食产能超过人口需求,粮食已经从满足人的温饱,转向发展更多饲料,用于喂养牲畜。

        但这仅仅是农业、工业、经济层面的转变,真正的官僚问题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首都之外,其实基本和三十年前一样,只不过是在沈云卿利益的约束和驱使下,加大了修法和管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官僚体系的恶化。

        同时严厉打击一批恶劣的地主、财阀、富商、勋贵,并通过资本和商业,挤垮那些不跟随时代浪潮,逆潮流而动的地、财阀、富商人群,从而以经济手段,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国内的官场,改变了市场结构和规则。

        然而这些措施都是辅助措施,并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官僚问题,如果继续放任不管,按现在的发展情况,等到他沈云卿一死,岐帝国的官僚阶层很可能发展成宋朝的文官集团和明末东林党,两者复合体模式。

        通过此番深入地方,沈云卿开始琢磨,着要对朝廷官僚体系进行改革,尤其是改变几千年来中原王朝政权不下乡的被动局面。

        国家的执政最大的体现就是在基层,而乡是目前最底层的基层,村一级目前还没有必要,而乡一级已经具备设立行政点的全部条件。

        中原王朝之所以行政不出县,不下乡,不是因为中原王朝不想,而是不具备条件。

        首先是不具备物质条件,由于农耕文明受到农业技术的局限,因此物质产出是相对有限的,而中原王朝是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在农业产出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养的农业脱产群体(官吏、工匠、军队、皇室勋贵米虫)就是相对有限的。

        因为官吏越多,国家需要支出更多的钱粮、布匹,用于养脱产不参与生产的官僚,加之还有军队需要养,大量增加的乡级官吏会成为财政负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