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政权在基层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政权在基层 (1 / 4)
        王斌、余志二人回到后堂坐下后,边喝水边就案情进行商议:

        “这内司府的人果真不好惹,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不好对付,棘手呀……”

        “但朱长青所言也不无道理,孟曾泽带枪前往赵家,以及孟曾泽的为人,都有巨大出入。而且把火器给教头,教头携带火器还不知情,这也说不通。下官以为,这苏家灭门案,与这孟曾泽,恐怕不无关系。”

        余志倾向于沈云卿的猜测,但王斌却说:

        “无论有无关系,在钦差下到淄州之前,襄阳的苏家灭门案,咱们最好不要去碰,这种陈年大案,地方上谁碰谁翻船。更何况襄阳的案子,却到要咱们淄州来伸冤,简直太不像话。”

        这古代告状,一般很少发生跨行政区受理的情况,一般最高告到省会衙门。

        如县里的案子,有县衙、州衙和省会的府衙三级,最极端情况是去京城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告御状。当然,还有更离谱的,就是直接去大街上拦皇帝的圣驾,或者某些皇亲国戚的路,不过这种概率就很少了。

        诸如在江苏出的案子,到河北来告状,在古代几乎不会受理,也很少存在这种情况。

        因为古代的人口流动性差,地方上的人口很难跨省流动。其次是各地都有官僚派系,去接辖区之外的官司,就会触动其他官僚派系的利益,最后引发官场的动荡,所以也没谁源于接这个烫手山芋。

        除非是碰上了真正的清廉硬骨头,如海瑞这号,那是绝对的死脑壳,谁的状都敢告,谁的案子都敢接,皇帝他都敢问罪的这种人,典型的天不怕,地不怕,人不怕,鬼见他都怕的人。

        所以王斌很现实,发生在湖北的案子到河南来告状,地方上多数时候都不会接,而是打官腔,打发来人回去告,更别说是**前的陈年大案。

        这种案子一旦翻案,不知道要牵扯多少官员,最后上层受不了,就是拿下边开刀。

        此番情况特殊,是内宫局魏王周枢的人到处搅屎,王斌是不能不接,他不接这个案子,周枢就亲自来淄州把他接去神都,到时候可就不是乌纱帽的问题。

        就在王斌为此烦恼之际,沈云卿与苏芳带着随从走在淄川县内。此时天色尚早,沈云卿前番路过淄川县,也没进城仔细看过,今日需要找地方投宿,走街串巷寻找一家合适的客栈投宿。

        “苏姑娘,潭州百姓的日子过的怎样,能温饱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