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弊端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弊端 (2 / 4)
        工艺品公司加工生产实行推包流水制,一件产品通过几道十几道工序,多人组合操作完成,每道工序加工产品,都有用来计算工资的工价,比如切割一条草席五分钱,枕头套包边一角,榻榻米粘合二角,包装二分钱等等。

        同一道工序,同一个工人,由于产品不同,工价也不同。

        上百种产品,几千个工价。

        有些是新定的,有的是原来早先定的,甚至有一些不大上线的产品,工价好几年没有动。

        好的工价,大家抢着做。低的工价,推来推去没人要。

        管理人员,要不一样一件的重新测算工价,耽误生产工期。要不拍拍脑袋,工价加几厘几分报老板批准。

        工价来自生产时间与岗位劳动者的价值比,是劳动者工作时间单价。

        正确工价的测算办法是,先测出中等技能水平工人,在操作动作标准的前提下、完成产品生产所需时间,简称为“工时”,其中还要注意加计,拆装夹具等辅工时间,和工人必要的休息时间等。

        测得的工时,乘以与所测岗位员工约定的时间工资,等于工价。

        例如:公司与切割岗位员工约定的时间工资,为每小时12元,即每分钟二毛钱。通过公司IE(效益工程师),测得切割一条草席工时,为一分三十秒。两者相乘,得出切割一条草席的工价为三毛钱。

        计件工资就是,工价乘以完成产品的数量。

        工时转工价,工价乘产量,看似合情合理。

        但是颜龙认为,工时转工价,实际上是在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使企业生产管理头绪繁多,把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赤裸裸的引向金钱交易。

        经过再三调研,反复推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